校友业绩

张謇(1853-1926): 三江优等师范创建人,清末状元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3500

张謇(1853-1926)
三江优等师范创建人,清末状元

  张謇,清末状元,近代立宪派,三江师范、国立东南大学主要创办人之一,字季直,1853年生于江苏通州农民兼小商人家庭。张謇中状元后,按传统习惯应步入仕途,为黔首牧守,做一个有为有守、经世济民的国家栋梁,可是他却反其道而行,成为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清代之异类,他由通儒变成商贾,投身俗务,开工商业,办纱厂,经营贸易,计较锱铢,成为一个成功的有贡献的大实业家,这在当时是要极大勇气的。
  张謇在1883年(光绪九年)曾代通海花市商人奔走减捐,1886年会试不第就回乡倡导蚕桑。1887年赴开封,设计治理黄河救灾方案,力主采用外国挖泥机、开河机、浮水机、汽船、火车,显示了他突破窠臼的先进思想。1895年他受到甲午战后导致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之刺激,认为救亡图存就必须建设工业,开学堂,办商务,培植实业人才。于是当年夏天,他代湖广总督张之洞撰写了"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痛陈八事,其中开学堂、办商贸、讲工政为重点,并对李鸿章的外交结果责为"饮鸠止渴,毒在肺腑",提出了明确的经济主张,把发展工业视为富民强国之首要,主张学习日本富强的经验,要求各省设工政局、商务局,提出使外贸顺差、便商于民、振兴民族工业、加速培养人才的多种举措。他认为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乃强国之本;人皆知外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他力主各省广设学堂,自各国语言文字以及种植、制造、商务、水师、陆师、开矿、修路、律例各项专门名家之学,博延外洋名师教习,主张各省分遣多员赴西洋大厂学习,他批评浪费人才、弃才不用的现象,主张培之于先,用之于后。讲求维新强国的张之洞对张謇的先进经济思想极为赏识,二人虽年龄官位悬殊,却书信往来成为忘年之交,甲午战后已任两江总督兼江宁将军的张之洞,奏请清廷委张謇总办通海团练,张謇在南通花5个月草拟了"海防团防营制"、"民团续议"等实施方案,为了革除办团筹款扰民的积弊,他卖掉24箱藏书作为办团费,不搞摊派,不刮民财,以其新科状元身份,成为通州首屈一指的头号士绅,他改层层苛捐杂税为商人自包上缴,并经营义庄(银行)、社仓、修筑石路石桥、筹划通州、海门、泰州、如东四地合习乐舞(古典礼乐),为书院筹款,取得了各界信任,为他办实业发展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895年夏天张之洞委派他创办通州实业,他毅然以士大夫之身全心投入为士人鄙薄的商人群,他在面对当时洋货充斥市场,民族工业连连亏损不支,抨击官府只有征商之政而无护商之法,促请清廷实行保护工商政策,创办公司抵制洋货倾销,指出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在于工而不在于商,提出工业为父、教育为母的兴国之道,他在通州兴办了大生纱厂,自任总理综揽全局,还创办了垦牧公司,渔业公司,大达轮船公司、淮海实业银行,卓有成效地学习日本欧美管理经验,解决了人民的衣食住行,又进而走上富而后教之路。
  张謇大力兴办了各种中、小学校,高等商业、农业、医学、师范、土木、测绘、蚕业、刺绣、聋哑、纺织等专门学校,养老院、残废院、育婴堂、博物院、图书馆等,还在南京创办了南京河海工专学校(后并入中央大学),凡欧美各国应有之事业,他全部创办。张謇重视伦理、讲求道义,不作兴过河拆桥,他酷爱文学艺术,倡导音乐。他对办师范教育,主持策划最得力,学行意识都很优美,他最得意的门人是南京高师校长江谦,对张謇政治上的策画赞襄最多。
  1902年5月两江总督刘坤一遵清廷改书院为学堂之旨,请名流学者张謇、缪荃孙、罗振玉商讨办学事后积极集资聘师。张謇在通州创办师范学堂的同时,张之洞在武昌、袁世凯在保定也创办了师范学堂。9月刘坤一病逝,张之洞继任两江总督,给光绪皇帝上了《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奏折》,因两江总督辖区是江苏、江西、安徽三省故名三江优级师范学堂,定招生数900人(江苏500人,江西安徽各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