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自强不息传薪火 开拓奋进创辉煌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07日来源:浏览次数:1057

热烈庆祝机械工程学院九十华诞 
 
院长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昔日的南高师工艺专修科,今日的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已走过九十年的历史。在海内外逾万名校友瞩目庆典的时刻,请允许我们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和帮助机械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兄弟院校、社会各界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关注学院成长的海内外校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向辛勤育人、无私奉献的前辈和全院师生员工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溯至1916年,东南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先贤“察各国之新学风,于职业之陶冶,均异常趋重,”乃于南高师设立工艺专修科,专事机械工程教育。在跨越两个世纪的发展道路上,机械工程学院无论是在中国教育还是在机械发展史上都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这里是菁英云集的地方。许多校友成长为学界泰斗、企业精英、政界领导。逾万名师生中有14位当选为两院院士。茅以升、严济慈、钱钟韩、陈学俊、曾德超、颜鸣皋、赵仁铠、童秉纲、王新民、冯绥安、丁衡高、王国金,他们的杰出成就让世人瞩目。更多的校友奋斗在各条战线上,以自己的努力拼搏为东大赢得了荣誉,机械工程学院以他们为自豪!

  这里是机械及相关专业的摇篮。在九十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而且支援了校内外能源动力、航空、自动化、仪器科学、汽车、材料等学科和专业的创建与发展,分出部分专业、抽调大批骨干教师援建了江苏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化工大学等等,我们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我们同样自豪,前辈们脚踏实地、追求卓越,创造了许多载入中国教育史册的不朽成就。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机械工业最早的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以“视教育若性命,视学子若弟子”为信条,以兴学育才、振兴国家为己任,培养了我国最早期的机械高级专门人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当年就曾就读于南高师工艺专修科。国立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也是我国第一批建立的机械工程本科。师资阵容强大,拥有系主任茅以升、李世琼、涂羽卿、刘承芳、陈荣贵、杨杏佛等一大批著名教授。

  在这里,走出了我国最早培养的机械工程研究生。早在1935年,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系主任张可治既着手筹办机械工程研究班,这是我国最早的研究生班,杨立洲成为机械系第一位研究生。当时的中央大学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审时度势,积极发展,无论招生规模、师资阵容还是教学质量均跃居全国前列。

  在这里,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农业机械”、“电子精密机械”和“电子设备结构”专业。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培养了最早期的人才,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编写了第一本高校机械类教材——《机械原理》。这部1955由黄锡恺教授等编写的机械类专业教材,文字流畅,逻辑性强,深受我国许多工科院校欢迎,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至今已修订至第八版,曾获得国家奖,并被推荐为国外交流教材。五、六十年代,我们也同时迎来了又一次大发展,年招生规模史无前例,达到480人。

  九十年的基业来之不易。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奋斗,机械工程学院已发展成为重要的机械工程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础。目前,我们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制造业工业工程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省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第一批品牌专业建设点,“深化机械设计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为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拥有江苏省数控机床控制中心、江苏省纺织机械工程中心两个省级工程中心及江苏省电磁兼容专业测试中心。多名教师入选国家、省部级的各类人才培养工程。基本明确了我们的研究方向和特色,形成了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承接并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国家科技攻关和部省级攻关等重大项目,以及与企业间的科技合作与产品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80年代以来,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科研经费逐年攀升,2005年达到了2千万,年均发表论文150余篇,编写出版百余种有影响的教材和专著,其中15项教材获国家优秀教材奖的有关部委的奖励。人才培养成果丰硕,我们的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中两次捧得金杯,在全国机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深厚的历史积淀不仅仅是赠予,更意味着神圣的使命。荣誉属于过去,我们清醒地知道离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学科的目标还存在很大的距离,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的我们必须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精神,契而不舍、卧薪尝胆,发扬老一辈专家学者开创的事业,再铸辉煌。

        一是我们要传承九十年的历史和文化,并将其发扬之,光大之。九十年庆典让各级领导、社会友人和广大校友进一步了解机械学院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大家纷纷献计献策;院庆前后,许多校友慷慨解囊捐资助学,这些都是机械学院今后发展的底气和鞭策。

      二是我们要以深化内涵为目标,努力创建国内外有影响的高水平学科,抓队伍、建平台、创特色,形成机械学院的新优势。1958年夏,国家主席刘少奇来我校视察,曾亲临我系的机械工厂和切削实验室,受到我系师生热烈欢迎。前辈的艰苦创业为我们今天的发展积淀了经验,因此,我们要传承这样的特色将我们的机电综合控制平台做强、做大、做实,将其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平台。我们要抓好基地建设,努力将电光源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工程中心,现有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电磁兼容、数控、纺机,要上台阶、上水平,保持我们的优势并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点。同时,还必须走向广阔的国际舞台,在与世界的交流、交往与对话中提升自己的实力。

      三是我们要以服务国家和社会为宗旨,增强科研实力;以培育英才为己任,造就有远大理想的高素质德艺双馨的人才。今年恰逢“985”二期启动年和国家“十一五”发展的规划年,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又处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这们发展的“天时”;东南大学地处江苏,江苏是我国经济大省、强省,同时,长三角一带将成为中国制造业中心的宏伟规划,使我们占据得天独厚的“地利”;九十年庆典,从鹤发童颜的长者到初离校门的学子,大家欢聚一堂,欢聚场面充分证明我们不乏“人和”,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我们一定会大有作为。

     四是我们要以九十年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为积淀,形成充满朝气、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团队的建设是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学院的发展最不能缺少的是精神。精神是永恒的,在跨越两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我们形成了爱国奉献的传统,形成了海纳百川的胸怀,形成了踏实勤奋的品格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传统是九十载机械学院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本,也是我们今后继续前行的动力。今天我们隆重纪念建院九十周年,也是为了让大家铭记这种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领导、友人、前辈、校友的共同支持下,我们绝不会懈怠,更不会择地而息,我们会站在九十年深厚的历史积淀上,在机遇、希望与奋斗中迎接挑战、形成特色、创造优势,为经济发展、人类进步和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前途无限光明,航道业已开通,我们坚信我们不但拥有光荣的历史,而且一定能够开创美好的未来。
(编者注:本刊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