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江谦(1876-1942):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任校长(1914-1919)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793

江谦(1876-1942)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任校长(1914-1919)

  江谦,著名教育家,字易园,号阳复,1876年生,安徽婺源人,幼颖悟,就读紫阳书院二年后,受业于南京文正书院,为山长张謇所赏识。1902年废科举,张謇在南通创办我国第一所民办通州师范学堂,邀江谦共事,不久江谦任堂长、校长。江谦本以知行合一之学熏陶后生;以"能耕能学"为训,矫正空谈时弊,弘扬务实精神;辑"两汉学风",倡俭朴学风,传"明德新民"之教。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使通州师范校誉日隆,名声越省。江谦又精于文字音韵之学,他由英文切音,发明阴阳声母通转规则,创设音标一案,实为注音字母的先声。当时的学部设国语统一局,知他有此专才,征主其事,江谦又谢其位。后安徽学界公推江谦为安徽省教育会会长,江苏省复指命他为江苏省教育司司长。
  1914年8月,江苏巡按史韩国钧委任江谦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就前两江师范学堂,勘察校舍筹备开学,实为转入大学之始。1915年1月江谦聘郭秉文从美国来校任教务主任,旋于8月行入学考试,招国文、理化两部,录取学生126人。9月10日行开学仪式。至1919年因疾辞职,推荐郭秉文继任。此时的南高已设有四部六科,校舍占地370亩,教员53人,职员41人,在校学生416人。
  江谦认为办学应以理想为先,以精神教育为前提。他认为训育(即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与训练,其要点有三:第一目的,要养成国民的模范人格;第二方法,要渐次扩张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观念,使之自觉地向所定之目的前进;第三程序,学生对自己之品性行为负修养之责任,对同学之品性行为负规劝之责任,对本校校风负巩固培养之责任,对本校之附中、附小等附属单位负协助责任。
  江谦是硕儒而非道貌岸然,严慈皆备,其施教反对"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强调启发学生的自觉自悟。江谦倡导以"诚"为校训,认为"诚者自成"。南高之初以培养中等学校师资为目的,继又增加培养教育行政人员。后来,江谦认为国家的富强,有赖于科学、实业,于是积极筹措增设了农业、工业、商业三个专修科,在高师校内提倡和重视"实科"教育,南高此举实开全国之先。江谦对教学和教学法重视基础,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南高学生来自苏、浙、皖、赣等省,水平悬殊,故规定新生均先入预科,对较差学生单独编班,特别辅导,一年后入本科,而成绩突出者可跳级,不及格者可重读。江谦很注重笔记,把笔记列入成绩,要学生笔记时务须记大意而少记词句;要求课后通过阅读自修,再记上自学心得,用想象力阐述自己的感受,用判断力抉择要义,加强记忆,随时备教师查阅,给以打分。江谦还说:"以强健的身躯行教育事业,这就是南高体育教育的宗旨。学生用脑过多,非教育之幸。"故南高招生,必请中西医作严格体检,体格孱弱者,概不录取,不论何科学生,体育列为必修。学生晨起后,一律要作米勒氏呼吸运动。学校设置各种体育会、队,开展各种运动、技艺、球类竞赛。1916年即开设体育专修科,把体育列为科学和必修的学科,又倡全国之先。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江谦就提出了"调整师生关系"。江谦要求教师改变只管授业的状况,倡导关心、接近学生,尽导师的全责;要求学生尊敬老师,组织学生主动看望老师,师生共同努力下一种新型的"尊师爱生"风气逐步在南高形成。
  1937年抗战军兴,江谦居通州海滨念佛讲教,精进不懈,旋又隐居上海著书立说。江谦所著《绕音》驰誉中外,此外由上海中华书局、苏州弘化度、上海佛学分局出版的江谦佛学专著,计有17种。
  1942年4月10日江谦病逝沪上,享年67岁。
  (郑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