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邓邦逖(1886-1962):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工学院教授(1927-1932)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17278

邓邦逖(1886-1962)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工学院教授(1927-1932)

  邓邦逖,教育家和纺织专家。字著先,生于1886年,江苏省江宁县人,是协助林则徐查禁鸦片、抗击英军的民族英雄邓廷桢的后裔。其父曾任湖北海关文案职,堂兄邓邦述是满清翰林。1900年邓邦逖就读于宜昌华美书院,1904年毕业。1905年考取官费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纺织系就读。参加欧洲学生会考,获第三名,毕业后转入英国里兹大学研究班深造。1912年学成归国,立志"实业救国",不愿从政。
  1913年应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前身)校长刘勋麟之聘,任该校纺织科主任,1925年接任苏州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后,悉心于学校的建设,在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开源节流,力求发展。当时省拨经费有限,而学校急需扩充,为此,邓邦逖四处活动,多方联系,筹措资金,完成了当时因缺投资无法竣工的教学楼基建工程,交付使用,同时充实了实习工场和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基本上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1927年,当时教育部实行大学区制,苏州工专并入南京国立第4四中山大学工学院。邓邦逖认为苏工专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的学校,有些学科是国内较早创建的,在社会已有较大影响,以保持其独立专科学校性质为宜,为此,他多处奔走呼吁,力陈利弊,请求恢复苏工专。1928年9月第四中山大学决定在苏工专原址,开办"附设苏州职业学校",委邓兼任校长。邓邦逖仍为恢复苏工专而筹划、奔走。1932年,附设的职业学校改归江苏省办,定名为江苏省立苏州工业学校,仍委任邓为校长。此时,邓邦逖着力于学校的发展,先设染织(后改纺织)、土木两科,1934年又增办机械科。向省政府呈报请求拨地,辟"苏工二院",充作新生院。其间,邓邦逖又多方受聘,先后担任上海章华毛纺织厂厂长、南通学院纺织科主任等。
  1937年抗战爆发后,邓邦逖仍怀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初衷,倾注于苏工的教育事业,与教师们商议,先把学校迁至常州,常州沦陷后,学校又在武进埠头镇落脚。之后日军侵占乡镇,不得已于1938年9月把学校迁入上海租界,在上海纺织界和校友的支持下,借民房上课。邓邦逖与重庆国民政府江苏省教育厅驻上海的派出机构取得联系,获得了部分经费,并向省教育厅提出正名的呈请,1940年9月经核准,正式定名为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1941年12月,日军进占租界后,汪伪政府威迫学校登记立案,邓邦逖坚守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坚决不与汪伪政府妥协,随即隐去校名,借民营纱厂余屋,以"工业补习班"之名继续办学。此时,沪上颜惠庆、蒋维乔、唐星海、荣鸿仁等发起并集资创办私立上海工业专科学校,不向汪伪政府立案,邓邦逖任校长,将原苏工专补习班的学生全部纳入。
  在此期间,上海诚孚高级职员养成所创立(后改名诚孚纺织专科学校),聘邓邦逖为校董事,并于1942-1944年出任教务长、校长,对学校教学管理颇多谋划。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11月邓邦逖受省教育厅命,接收汪伪政府省立苏州职业学校,改称江苏省工业学校。与此同时,邓邦逖继续奔走,筹备专科及复校事宜,于1946年2月恢复了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的名称。
  共和国建立后,学校由苏南行政公署接管,并委任邓邦逖为校长。1951年改名为苏南工业专科学校。1953年起,院系调整,苏南工专陆续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直至1956年苏南工业专科学校撤校。邓邦逖一直任校长,1956年起,邓邦逖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兼纺织工业厅副厅长,第一届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并应邀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
  邓邦逖于1962年3月5日在苏州病逝,享年76岁。
  (周叙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