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张大千(1899-1983):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5-1936)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16336

张大千(1899-1983)
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5-1936)

  张大千,著名国画大师,原名张正权,后改名□、季□,字大千,以字行1899年5月生于四川内江。
  张大千幼读张家私塾,辛亥革命那年,转入华美初等小学堂,后又转至重庆求精中学学习。张大千17岁与同学回家路上5次遇到土匪打劫,大千头部受伤摔倒在地,被土匪俘获,被逼当了100天笔墨师爷。在自由意志的驱使下逃离后,又曾遁入空门做了100天的和尚。这对他日后的待人处世和艺术创作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18岁的张大千中学毕业,即东渡日本,考入京都艺专学习染织。对于酷爱绘画的张大千来说,是始料未及的。因其在日本参加同盟会的二哥要大千学成回国,主持一家规模宏大的纺织兼印染厂。后来虽未实现,但染织特有的严谨结构、流畅的线条和很强的装饰趣味,对张大千日后的绘画学习和研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旅日期间,张大千还有意识地接触了大量的日本画,经常到公园、郊外去写生。
  1919年,张大千从日本归国,居住上海,受聘于基督公学教绘画,又过了两个多月,张大千认识了著名书法家曾熙,拜其为师,学习书画。曾熙与李瑞清相交最深,人称南北宗。旋因曾熙之介,又拜于李瑞清门下学习书法。张大千师从曾熙、李端清,画艺精进,名声鹊起。
  张大千对石涛 、八大山大、石□等诸家日夕揣摹,钻研深透,临摹之作,悉可乱真,画坛为之震动。他还对沈周、陈老莲、唐寅等的名作玩索汲取,于山水、花鸟、人物等无所不工,笔路宽广,观之令人折服。张大千遍游名山大川、胜迹古刹,广为撷取造化神奇;两次远涉敦煌宝库,追溯中华艺术源流;一生阅览名作无数,鉴藏宏富,熔铸古今,璧合中外,但又师古不泥,学习西洋画艺,入而能出,自成一体,用笔雄健,设色明丽,画风清雅,在现当代中国画坛上留下了丰富的印迹。
  张大千与徐悲鸿交往甚密,1932年5月在中央大学任艺术系主任的徐悲鸿从南京专赴上海为他祝寿。1933年5月巴黎展出徐悲鸿组织的中国近代绘画展览会,引起轰动,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的15幅作品被法国政府收藏,并在国内外国家美术馆专室陈列。1935年罗家伦和徐悲鸿的力邀之下,张大千受聘到中大任教一年,他授讲方式别致、内容丰富,又很健谈,有诗赞他的说:"大千谈墨好萧洒,雨雪机逢白下门",初夏时他与徐悲鸿、谢雅卿带学生上黄山写生,他要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借黄山一景一物窥宇宙大化全貌。
  抗战时期他于1938年从北京经香港回四川。1941年到甘肃敦煌石窟,用两年多时间日夜精读细看450余洞中的壁画,选出了一批唐代人物像,后在成都展出,胜利后,在上海出版临摹敦煌壁画出版。
  张大千1949年3月远离故乡,先去印度,次返香港,又移居南美,复转美国,最终1976年登岛台湾。30多年他往来于亚、欧、美,举办了大量画展,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被赞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他为宣传中国画,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虽远离故土,思乡之情,历久弥深。1968年,创作的《长江万里图》,自灌县至崇明、山川相属,绵延万里,淋漓挥洒于一卷,节奏跌宕,乡情满贮,既是一幅可传之久远的江山万里图,也是作者抒发乡关之思的千古绝唱!张大千的诗词印章中,随处可见"看山还是故乡青"、"平生结梦青城宅"、"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尘蜡苔痕梦里情"等洋溢着浓浓的离愁别绪的语句。在张大千去世的前几年,有人辗转从成都带给他一包家乡的泥土,年逾八旬的他百感交集,老泪纵横。他眷挂亲属骨肉,思念故交弟子,时常有文字书画传递往还。张大千于1983年4月20日在台北溘然长逝,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