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陈□声(1899-1992):国立中央大学教师(1928)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15389

陈□声(1899-1992)
国立中央大学教师(1928)

  陈□声,工业微生物家,字陶心。1899年9月生,福建福州人。1918年考取国立北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科。1922年毕业。1922~1927年任山东溥益糖厂酒精厂工程师。1927~1930年,陈□声任京师大学、中央大学讲师,劳动大学副教授。1930年下半年任实业部中央工业试验所酿造研究室主任、研究专员、技正。1932年公费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深造,获理学硕士。后又到威斯康星大学进修发酵化学半年。1934年回国后仍回所工作,不久去上海中国酒精厂任总化学师,技术上超越了当时重金聘请的英国专家,名噪一时。并在交通大学开讲座。1937-1949年任大夏、沪江、圣约翰、暨南各大学兼聘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受轻工业部委托到东北帮助糖厂、酒精厂复工,又到西北帮助建立甜菜糖厂。1950年陈□声担任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教授,1953年就任上海第一地方工业局化验室顾问,由于研究工作成绩突出,上海市科委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了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陈□声任技术顾问。1982年他调到上海科技大学,创建了生物工程系,并任系主任。1985年起改任名誉系主任、教授。
  陈□声历任中华化学工业会理事,上海化学会理事、理事长,上海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顾问,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等,上海市第六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第七届人大代表。1956年他加入了九三学社。1978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同年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就个人奖。他的专著《中国微生物工业发展史》荣获1977~1981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陈□声自1927年开始从事大学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在江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等校执教,培养出一批批杰出人才,为国家发酵事业起了重大作用。1983年,他来到上海科技大学,为这所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著述方面,陈□声先后出版了20余部专著,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最早出版的是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世界各国之糖业》;在抗战时期,他完成了140万字的《酿造学总论》(上、下册)和《酿造学分论》(上、下册)。这两部专著列入大学丛书,深受学术界重视。在"文革"中,陈□声白天挨斗,晚上辛勤耕耘,带病完成后来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的《中国微生物工业发展史》的初稿。
  陈□声自1922年开始从事酒精发酵研究迄今近70年。我国酒精发酵技术的进步和他的研究成果是分不开的。20年代,全国生产酒精的工厂寥寥无几。且大部分是由外国人经办或把持技术。山东黄台溥益糖厂是由中国人出资兴办的企业,但酒精发酵技术是日本人把持,在用甜菜糖蜜酿造酒精时,陈□声认真找出原因,结果每百斤糖蜜可出酒精24斤,发酵效率为85%,达到预期效果,陈□声跃升为工程师,代替日本人的技术主任职务。经过陈□声多年努力,取得了酒精发酵的多个成果,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陈□声对改进中国传统酿造工艺也做出了成绩。在白酒方面,他做到了淀粉出酒率高,节省粮食,且发酵时间短,劳动强度也大大减轻。在酱油酿造上,他研究采用了一种速酿法,使酿造过程缩短,节省了人力、物力,此外他还利用廉价原料,以豆饼代替大豆,以麦皮代替小麦,进行酱油生产,为国家节约大量粮食。
  在工业微生物研究中,陈□声更是勤奋工作,他率先提出酶制剂、有机酸、氨基酸和核酸类物质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多项成果。同时在其它新型工业微生物方面也做出了不少成绩。
  陈□声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虽然在"文革"时受到严重迫害。但在粉碎"四人帮"后,他看到祖国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人心,他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86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声于1992年2月17日病逝上海
  (陈征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