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周惠久(1909-1999):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教授(1945-1947)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1598

周惠久(1909-1999)
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教授(1945-1947)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周惠久,著名材料科学家、教育家,浙江省绍兴县人,1909年3月1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31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31-1935年任清华大学土木系助教。1935年他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国伊利诺依大学学习,因成绩优异被遴选为"荣誉协会"会员,获著名的"∑X"证书。1936年获力学硕士学位。1938年他又获密歇根大学冶金工程硕士学位。1938年9月他到昆明西南联大机械系和航空系任教授,并在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兼职。1941-1945年他在陆军机械化学校战车机械工程研究所工作,1942年任所长,兼机械化工程学院教授。1945年到重庆,任中央大学、重庆大学的机械系和航空系教授。1947-1949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48年起兼任无锡开源机器厂(现无锡机床厂)总工程师。新中国成立初期,他领导研制国内稀缺而又急需的机器设备,为我国生产了第一台立式车床和麻纺机等。1952年周惠久又回到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任教授,兼金属试验室首任主任。1958年交大西迁,任西安交大机械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0-1984年,周惠久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他还担任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材料学会理事长,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陕西省科协副主席。1999年2月9日逝世。
  周惠久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金属专业人才。1963年他就是第一批招收研究生的导师。1979年恢复研究生制度后,他又是第一批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导师。早在1938年,他就在西南联大首次开设"金相学及热处理"、"材料学"、"铸造学"等课程。由他主编了我国第一本《金属机械性能》教材。他长期担任全国金相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为各门专业课的教材建设呕心沥血。1989年,在他80岁时,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编的大型教学参考书《材料强度学》。
  1958年他首先领导设计和研制"多次冲击试验机",并相继取得了丰富的试验数据。他在《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和《中国科学》(英文版)发表论文,总结并阐述了金属材料多次冲击抗力的基本规律。国家科委把多次冲击抗力理论列为1963-1964年100项国家重大科学成果之一。周惠久还开展了低碳马氏体强化及其综合性能的研究,论证了低碳钢淬火后能得到具有优越性能的低碳马氏体,为发挥常用低碳钢的强度潜力开辟了新途径。他领导的"低碳马氏体强化理论和应用研究"课题,经鉴定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在美国召开的第六届国际热处理会上,周惠久被特邀在开幕式上作关于低碳马氏体的主旨报告。
  早在1963年全国热处理年会上,周惠久等发表了"发挥金属材料强度潜力"等一系列论文。在此基础上,周惠久进一步完善了发挥金属材料强度潜力理论,总结了"强度、塑性、韧性合理配合"的基本规律。经过30多年的试验研究,终于提出了一个发挥金属材料强度潜力的完整理论,该课题于1988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周惠久除了领导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及强度研究所开展上述科研工作外,还对我国材料强度学科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动员和组织工作。他亲自领导主持第一、二、三届全国机械装备失效分析学术讨论会,推动了我国失效分析与预防工作的开展。1985年他主持召开的"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行为"国际学术会议,以后由英国EMAS公司出版了会议论文集,促进了材料强度学科的国际交流。他曾任英国出版的国际疲劳杂志的顾问编委、法国巴黎国际喷丸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金属学会国际会员等职。
  (海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