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沈其益(1909-):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1933年毕业校友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17481

沈其益(1909-)
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1933年毕业校友

  沈其益,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1909年12月17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29年,考入中央大学生物系,从师于邓叔群等教授,1932年参加中央大学义勇军奔赴淞沪前线营救伤病员,直到战争线束,因而获得19路军奖章和奖状。193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讲授植物病理学课程。在大学时期,即进入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参与研究真菌学,并先后发表了《中国两属半知菌》及《中国黑粉菌志》论文。这是我国早期真菌研究的重要文献。
  1934年受聘于冯泽芳教授主持的中央棉产改进所,负责棉病研究室工作。他深入全国棉区调查研究,发现棉叶切病是由盲蝽象隐潜为害所致,发表了《中国棉作病害》和《中国棉病调查报告》,对我国以后棉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93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英庚款第五届公费,被选送英国留学。1939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赴美国入明尼苏达大学,任名誉研究员。1940年正值国难当头,他毅然束装回国,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1941-1948年任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
  1949年他到北京农业大学任教授兼教务长,1956年任副校长。曾任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宣传部长,全国科普协会副秘书长,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及该会英文刊物《科学世界》编委,第九届国际植物保护会议常务委员、第十、十一届大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所所长和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农业组组长、植物保护农药、机械组组长,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他还是全国人大第一、二、三、五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六届委员。
  1950年沈其益任反对美帝细菌战调查团副秘书长,赴朝鲜和东北前线做实地调查研究,揭露美帝细菌战罪行。并向国际科学委员会作报告,提供美帝进行细菌战的佐证,获国家卫生部荣誉奖状。
  60、70年代,在全国普遍发生棉花枯、黄萎病,尤其以陕西关中棉区损失严重。1972年,沈其益从延安返回北京后,农业部请他主持这一重大科研课题。他不顾年逾花甲,深入棉区了解情况,查阅了大量文献,提出成立全国棉花枯、黄萎病防治研究协作组,由省负责就地调查发病情况;对从不同棉区分离到的76个枯萎病菌菌株,统一进行生理型鉴定的联合试验。他亲自制定计划,进行严格的科学实验,确定了以抗病品种为主的防治策略措施,并培育出不少抗病、丰产、优质的新品种。
  在中国科协的国际学术交流中,他于1956年与李四光、周培源、华罗庚等同志筹备了世界科协在我国召开的世界科协十周年纪念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召开的第一次科学盛会,1963年他任中国科协代表团团长,出访加纳、几内亚、马里、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国。在访问摩洛哥期间,他得知周总理访摩时曾提出摩柑桔品种较我国为优,希望使馆引进摩柑桔品种,他当即拜访了在摩的法国专家,经商定后,摩方同意无偿为我国嫁接良种苗木1000株。这次访问为发展亚非拉国际科学事业,增进国际友谊,作出了贡献。此外,他还带领中国科协代表团访问了西澳大利亚大学、签订了对干旱地区土壤改良及发展草原和畜牧业合作协议,并接受日中农交、日本农业协同组织的邀请赴日本考察,推动了中日两国农业科技界的交往和合作事业的发展。
  沈其益始终把教书育人看作是人民教师的天职。他的一生艰苦朴素,治学严谨,平易近人,无私奉献,深得广大师生和同事的爱载。在他80寿辰之际,棉病界亲切称他为棉病科学的一代宗师,北京农业大学领导和同事们集会庆贺,传颂他为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李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