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吴健雄(1912-1997) :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1942年毕业校友 1958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12263

吴健雄(1912-1997)
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1942年毕业校友  1958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吴健雄,女,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12年5月31日生于江苏太仓浏河。在苏州女子中学毕业后,1930年夏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193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36年赴美留学,1940年获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此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任副教授、研究员、教授和Pupin物理学教授。于1975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主席。
  吴健雄对核子物理有独到研究,她善于设计精巧而慎密的实验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为阻止轴心国的侵略提出了"曼哈坦"计划。她参加了这一计划的研究工作,作出了贡献。1944年吴健雄在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参与原子能和平利用的研究,专攻原子核β衰变问题。她用新的实验方法证明了"费米尔β衰变学说"的正确性,且对β衰变的"禁制跃迁"能谱作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有关β衰变禁制理论,使她在世界物理学界颇有声誉。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为了解决"θ- τ疑难"在理论上怀疑"宇称守恒定律"应用于基本粒子"弱交换作用"的正确性。请吴健雄设计实验来验证在弱交换作用中奇偶数不守恒的理论。她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标准局Ambler博士合作,在极低温(绝对零度以上零点一度)磁场中,观测钴60衰变成镍60,及电子和反微子的弱交换作用均不遵守宇称守恒原理。从而首次成功地验证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理论推测,推翻了物理学上屹立30年之久的宇称守恒定律,更开展了基本粒子"弱交换作用"一些规则的研究,使人类对物质构造内层的认识迈进一大步。因此,杨振宁、李振道、吴健雄三位中国人名扬全球。由于这一发现,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博士即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吴健雄并不因未分享诺贝尔奖而减低其工作的重要性,反而因各方的推崇更显其成就的辉煌。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她荣誉哲学博士学位,校长郑重宣布:"吴健雄博士已充分获得被称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物理实验学家的权利。"
  1963年吴健雄等又做了12B和12NB谱的形状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费恩曼与盖尔曼关于矢量流守恒的理论预言。她还在β衰变领域进行了大量工作,她的多种贡献使物理学界公认她是这个领域的第一人。此外她还在轫致辐射与核裂变、放射与性能级图、奇特原子、穆斯堡尔谱学及其在原血红蛋白中的应用等方面做出了有创造性的第一流的工作。
  西方科学家称吴健雄是"中国的居里夫人";曾获诺贝尔奖的艾密里·薛格莱博士誉她是"核子物理女皇。"吴健雄卓越的业绩,曾获美国物理学会核物理Tom Bouner奖(1975),美国国家科学奖(1975)、沃尔夫物理奖(1978),美国哥伦比亚大学Pupin奖章,意大利爱瑞琦和平奖(1992)。她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荣誉会员(1969),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82),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名誉教授。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第2750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吴健雄关心祖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从1973年起多次回祖国访问、讲学。她先后4次回母校东南大学、南京大学访问,兼担任顾问,名誉教授,设立吴健雄、袁家骝奖教金,又在东南大学建立了"吴健雄实验室",把她曾就读中大理学院的院址科学院(后称江南院)命名为"健雄院"。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仙逝,享年85岁。根据她的遗愿将其骨灰归葬故乡太仓浏河,墓园由东南大学建筑系设计。
  目前,经国务院批准,在多方热忱支持下,为了纪念这位世界杰出物理科学家,已在东南大学大礼堂西侧动工兴建"吴健雄纪念馆",在百年校庆时她的90岁诞辰5月31日举行落成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