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严恺(1912-):国立中央大学水利系教授(1940~1943)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626

严恺(1912-)
国立中央大学水利系教授(1940~1943)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严恺,著名水利学家,1912年8月10日生,福建闽侯县人。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系。1935年赴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攻读水利工程。1938年8月荣获荷兰土木工程师学位。当年10月归国,在云南省农田水利贷款委员会任工程师。
  1940年,年仅28岁的严恺被聘为中央大学水利系教授。1943年10月被聘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简任技正兼设计组主任,1946年10月兼任河南大学水利系主任。1948年2月,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水利系教授、上海港规划和钱塘江口治理的顾问,设计了斜坡式钱塘江海塘,抗涌潮效果良好,至今仍屹立在钱塘江口北岸。1952年,他到南京负责筹建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任副院长、院长,现为名誉校长。1955年被选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担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后改研究院)所长,1984年后,任名誉院长。
  数十年来,严恺走遍了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及其河口,并亲自指导综合开发与治理,提出了多项重要建议与设想,主持制订了长江口和太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规划及研究计划,提出了"珠江三角洲整治规划问题报告,"对治理珠江口已产生深远影响和效果。他对治理天津塘沽新港的回淤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为新港的发展论证奠定了重要基础。他担任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顾问,直至此项水利枢纽建成。他长期参加三峡工程研究的指导工作,从事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的论证工作,并担任泥沙专家组顾问和生态环境专家组副组长。现三峡工程已正式开工,他被聘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委员会顾问,继续为工程建设效力。80年代,他担任全国海岸带及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成员兼技术指导组组长,历时7年多,主持完成了多学科的综合性调查。这项调查研究成果为开发利用长达18000公里的海岸带和海涂资源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已被评为199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还参加了淮河治理、金沙江现场勘察与开发规划,闽江流域规划,并对长江南京河段浦口岸坡坍塌防护工程、福建遭台风破坏的海堤修复工程等提出重要的咨询意见。多次参加全国科学发展规划和水利科学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
  他是我国海岸动力学和动力地貌学的奠基人。他在淤泥质海岸研究领域的成果,已处于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他提出的"海岸动力学"和"海岸动力地貌学"两门新边缘学科也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较独立和系统的新学科。他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选登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他主编完成《中国海岸工程》被评为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学术著作荣誉奖与特等奖,1996年严恺还荣获首届中国工程科技奖。1997年又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他从事水利教育工作60年,坚持发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优良校风,他讲授过多门课程,还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水利科技人才和精英,桃李满天下。
  几十年来,严恺出访过欧、亚、拉、美等十几个国家,多次主持了河流泥沙、港口工程等国际学术讨论会,为发展我国和世界各国在水利、交通方面的合作交流做出了贡献。他在国内外许多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先后担任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四届理事长和第五届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现为名誉理事长,国际大坝会议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政府间理事会第三、四、五届副主席,兼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
  50年代初,他参加九三学社,1956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曾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届代表大会代表。他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