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沈尔康(1919-):国立中央大学航空系1942年毕业校友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15765

沈尔康(1919-)
国立中央大学航空系1942年毕业校友

  沈尔康,1919年生,上海青浦人,1937年中央大学实验中学毕业时,中大正筹建我国第一个航空工程系,他考入该系飞机设计专业。1943年,他到中国航空公司工作。在印度加尔各答及丁江两地任地勤机械员,为"驼峰"飞行贡献了一份力量。1945年5月到美国纽约泛美航空公司实习,1946年8月回国,先后在上海、香港中国航空公司任工程师。
1949年11月9日两航(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在香港起义。他参加了"两航"起义。在部分飞机和大批员工回国后,他被指定留港参加护产斗争,负责中国航空公司留港飞机的机务保养工作。在抗击敌人轰炸机和与天灾台风的斗争中保证了飞机的完整安全。又为留港器材的运输回国作出了一定贡献。他于1950年11月回到天津民航局。1951年在民航机械修理总厂任检验科科长。1953年起,到飞机工厂先后学习雅克-18型飞机的制造技术和米格-17型飞机的大修技术。1956年我国开始自行设计飞机。他被调到该单位任机翼组组长。设计了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飞机--亚音速喷气教练机"歼教-1"的机翼和尾翼,并全程参加了试制工作。该机于1958年7月,在北京南苑机场向中央领导作了飞行表演。接着他参加了超音速歼击机"东风-107"的设计工作。但不久任务撤消,设计工作没有完成。
1961年在国防科委领导下,成立了航空研究院。飞机设计室划归该院领导,改名为歼击机设计研究所,他任副总设计师。负责飞机上的操纵、液压、燃油和高空救生等系统的设计工作。在该所期间他参加了分析米格-21飞机各系统的研究工作。
1964年他调到飞机试飞研究所工作,任副总工程师,主管该所研究室的技术工作。他在研究了飞行测试传感器和记录设备后,提出了今后飞行测试的发展方向和改进意见。"文化大革命"以"特嫌"罪名将他隔离审查送往农场劳动,直到1973年才平反恢复工作。
1973年4月,他被调往航空救生研究所,任副总工程师担负起全所的技术领导工作。负责研制我国第一代具有零高度和零速度救生能力的HTY-3型火箭弹射座椅。任务于1979年12月完成,顺利地装入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超音速歼击机中。后来空军有一架装有HTY-3型座椅的飞机因事故飞行员弹射逃生,顺利着陆。航空救生研究所从此赢得了信誉。1978年他赴英国马丁贝克公司考察了一个月。回国后,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我国航空救生事业。为了夯实研究所的研制能力,他致力于火箭橇试验场的建设。几次选点他都参加了,并组成考察小组,自任组长赴有关单位征求对火箭滑轨试验的各种要求,通过计算,从而提出针对滑轨的具体性能指标,获得上级确认。
1981年他升任该所所长,并被选为襄樊市第九至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3年该所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他改任科技委主任。是年起被遴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他在襄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任期届满后正式退休。
他作风正派,热爱我国航空事业,在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中发挥了这方面的优势。加上他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能解决研制过程中碰到一些技术难题,因此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为我国航空事业作出了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的航空救生事业起了一个好的开头。他治学严谨,深入细致,在科技人员中享有威望。
他与人合译了英国《飞机载荷手册》一书。担任过《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飞行与生命保障"分支的副主编,并撰写了《弹射座椅》和《火箭滑车试验》释文,与人合写了《航空弹射救生装备》专著,他还为航空工业部内部出版的史料撰写过不少文章。
(张新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