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陈学俊(1919-):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1939年毕业校友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567

陈学俊(1919-)
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1939年毕业校友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陈学俊,著名动力机械学家,1919年3月5日出生,安徽省滁县人,1939年中央大学机械系毕业,获工学士学位后,到重庆中央工业试验所工作,从此踏上了从事动力工程的道路。1941年在贵阳举行的中国工程师学会上,宣读了我国锅炉工业方面的第一篇论文《锅炉制造工艺的研究》,1944年8月,陈学俊被派赴美国实习考察动力工程,在美国最大锅炉制造厂家工作一年,参加了电站锅炉的制造、安装和试验研究,并参与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容量单台10万千瓦机组的锅炉安装和调试工作。1945年10月到普渡大学研究院继续深造,1946年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47年初,回国后他在中央工业试验所热工试验室工作,并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还编写了《燃气轮机》及《蒸汽动力厂》两本书,前者是国内第一本燃气轮机著作。
新中国的成立,他把全部精力投入高教事业,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相继出版了10多部专著教材。
1952年,陈学俊负责筹建了我国第一个锅炉专业,他为大学本科学生新开设和主讲过的课有8门之多,70年代中期他还经常到国内各大锅炉厂、电厂作学术报告或讲课,或参加设计,为我国锅炉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及培养人才作出了贡献。他直接授过课的大学毕业生有2500多人,1955~1960年,他已培养了两年制、四年制研究生8名。1980年实行学位制度后,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批准的热能工程博士生导师,以后又被批准为核反应堆工程的博士生导师、动力机械与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学术领导人,他已培养硕士14名,博士27名。他培养研究生的总结论文"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德才兼备博士",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他长期从事多相流及其传热过程的研究工作,是我国多相流热物理学这一门新学科的奠基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获对中国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的中国科学院荣誉章,1996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获1996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研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主任、副校长,陕西省科协副主席,国家科委电工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组成员,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主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及常务委员,中国核学会、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及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
陈学俊长期从事多相流热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概念、数学模型与关系式,为这一学科的发展,为我国能源与动力工业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出版了《燃气轮机》、《蒸汽动力厂》、《锅炉学》及《多相流与传热》等10本专著作为教材,在国内外杂志及会议上发表了260多篇论文。
陈学俊获国家级自然科学奖及科技进步奖3项,部委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担任3种国际学术杂志编委,4种国内学术杂志编委或主编,多次担任国内外多相流与传热方面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组织委员或会议主席。
陈学俊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同济大学名誉教授,中国核学会荣誉理事,陕西省科协荣誉委员,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终身荣誉会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九三学社名誉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