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魏荣爵(1916-):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51年至今)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12857

魏荣爵(1916-)
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51年至今)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魏荣爵,著名声学家,我国声学教育奠基人。1916年9月4日生,湖南邵阳人。193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后在南开中学任教,1942~1944年任金陵大学理学院讲师。
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和伊利诺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原子核物理,1947年获硕士学位。随后转入洛杉矶加州大学攻读声学,1950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该校物理系研究员。1951年起在国立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并在金陵大学兼课。1952~1985年任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其间,1954年建立声学教研室,1962年起任声学研究室主任,1978年起任声学研究所所长,1985年后任信息物理系名誉系主任。
他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美国声学学会高级会员;还担任国际非线性声学会议、声子会议等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三世界物理中心顾问等职。
魏荣爵于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
魏荣爵在声学学科方面造诣很深,科学研究遍及声学学科的许多分支,在物理声学、语言声学、建筑声学、分子声学、大气声学、低温声学和非线性声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研究成果,撰有论文100多篇。在创建和发展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过程中,他根据建设需要和国际学术发展动态,指导学生逐步开展了声频、超声、水声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50年代初,他研制成功号筒式远射程扬声器;在语言声学方面,他曾对汉语语调、平均频谱、汉语清晰度、汉语的混响性质等方面做过系统的研究,并于1956年首先提出用语噪声方法测量汉语平均频谱。
建筑声学方面,他首先在南京大学筹备并于1964年建成大型消声室,其声学性能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在分子声学方面,他研究雾气中存在低频声波吸收,修正了前人的公式,后又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工作,将规律延伸到更低的频率范围,该理论被称之为"魏氏理论",并被美国《应用物理大百科全书》采用。
他还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象局合作研究过"声波消雾";他在低温声学、非线性声学方面也进行了研究。
魏荣爵主持并参加研究的许多项目获奖,其中:
"声学系统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分岔与混沌"项目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声波在水雾中传播特性的研究"项目获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声非传播孤子(波)和分岔及混沌研究"项目获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魏荣爵创建了国内最早的声学教学和研究基地并长期致力于培养声学专业人才,几十年来,已有数百名声学专业的学生(包括研究生)毕业,他们现在已成为我国声学工作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