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郑孝燮(1916-):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1942年毕业校友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12092

郑孝燮(1916-)
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1942年毕业校友

  郑孝燮,城市规划专家,字揆甫,1916年2月2日出生于奉天省沈阳市。1935年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学院土木系,1937年借读于武汉大学,1938年重新考入中央大学建筑系,1942年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郑孝燮在中大期间成绩优异,先后获"中国营造学社桂莘奖学金"首奖和"基泰工程司"奖学金。1943-1949年在重庆、兰州和武汉等地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业务;1949-1952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讲师、副教授;他教学认真,深受同学们好评,还参加了由梁思成主持的改建中南海怀仁堂会场工作以及开阔西直门城楼两侧门洞的设计与监修工作。1952年任重工业部基本建设局设计处副处长和建筑师;1953年借调到建筑工业部城市建设局,1957-1965年任城市建设部城市规划局、建筑工程部城市规划局、国家建委城市规划局、国家计委城市局的建筑师;1965-1966年任《建筑学报》主编;1971年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师;1973年任城市建设研究所顾问;1980年至今,历任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城市规划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规划局和建设部城市规划司技术顾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几十年来,他参加了多项城市规划的审查和调研工作。兢兢业业致力于我国城市规划和文物保护事业,尤其是在城市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文物、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与保护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8年以来,郑孝燮先后担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团建筑艺术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建筑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长城学会顾问,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顾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顾问等职务。
1959年,郑孝燮参加完成了拟制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提出逐步改造旧市区,严格控制近郊工业区的规模,有计划地建设卫星城镇,对控制旧市区的盲目发展和有计划地建设郊区城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985年,他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国古都规划的'红线'--从隋唐长安和明清北京说起",论证了这条"红线"贯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影响后世2000年之久。同时又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风格和特点,他将其风格归纳为"方型根基"(或称"方根")。
1976年以后,郑孝燮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城市历史和文物保护的调查研究工作。他撰写了数十篇调查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创见性,而且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规划建设具有现实的,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有些调查已产生了实效,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和一些地方政府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决策的依据和重要参考。
1979年初,北京市有关部门为了修建立交桥,准备拆除德胜门箭楼。由于时间紧迫,郑孝燮给陈云同志写信,提出迅速制止拆除德胜门箭楼的紧急建议,很快被党中央、国务院采纳,使这一古建筑得以保留下来。此外,北京卢沟桥、大钟寺、十三陵、八达岭长城、天坛和承德避署山庄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建设,都渗透着郑孝燮的辛勤汗水和真知灼见。他提出改进文物体制单一级别的保护方法为三级保护的体制(保护级的文物古迹、保留级的环境史迹、重整级的传统环境)。他主张将文物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之中,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全面考虑,因而他提出了"城市文化风貌"的概念。1986年,他在全国政协六届四次大会上作了题为:"首都建设的城市风貌和建筑艺术应进一步提高"的发言,他的观点受到各级领导和知名人士的赞许和高度重视。
(张启成 王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