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经福谦(1929-):南京大学物理系1952年毕业校友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948

经福谦(1929-)
南京大学物理系1952年毕业校友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经福谦,著名动高压物理学家、内爆动力学家。1929年6月7日生。
经福谦194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1952年7月毕业于改名后的南京大学物理系。之后,在长春地质学院任助教,1956年晋升讲师。
1960年起经福谦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任工程师、研究员,并先后担任该院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院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他先后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及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及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先后担任《高压物理学报》常务副主编,《力学学报》编委等职。
经福谦长期从事动高压物理学和内爆动力学的研究工作,1991年11月经福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
他负责领导并直接参加了冲击波物理实验室的筹建工作,开始了我国在动高压物理领域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有关固体材料几百吉帕下的物态方程数据,为有关设计提供了重要参数。
他负责领导并直接参加了核爆炸条件下超高压物态方程的研究工作,解决了几太帕压力下物态方程测量的有关技术问题,取得了一些有用数据;研究了在地下核爆炸条件下电探针辐照失效机理,得出了"辐照感生电击穿"是其主要机制的结论,给出了电探针最高允许γ剂量率,解决了地下核爆超高压测量中试件布局设计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提出了核爆外电磁干扰屏蔽层的瞬变集肤效应概念,并导出了瞬变集肤效应的近似估值公式;通过传输线方程,解释了沿屏蔽管道电流干扰场的衰减规律。
经福谦直接领导并参加了炸药爆轰条件下的高压物态方程研究工作,解决了几百吉帕压力下物态方程测量的有关技术问题,取得了大量有用数据。先后与数人合作,分析了化爆驱动飞片过程中飞片的逐渐弯曲现象及其规律;提出了用爆轰产物会聚流驱动飞片的设想,通过实验,使常用化爆驱动技术获得的飞片速度提高了14倍,相应的冲击波压力提高约2倍,为提高化爆高压技术开拓了一个新途径。
1986年,以他为主要作者的《实验物态方程导引》一书出版,该书全面总结了用动高压方法测量高压物态方程的物理基础、测量方法和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等。
在内爆动力学研究领域,经福谦参与了核武器研制中内爆动力学实验研究的技术领导工作,直接参加了早期原子弹的实验研究工作。对半球模型实验设计方法提出了"严重稀疏范围"概念,并据此修正了原设计中的"稀疏范围"预估方法,扩大了实验测量中有效数据范围,因而也扩大了半球模型实验的适用范围,加速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实验研究的进程。
在内爆流体动力学的实验研究中,经福谦发现了存在一些非理想流体行为的界面不稳定性致稳因素,排除了原先基于理想流体模型预估结果的严重性。
在内爆动力学超半球模型设计的"信号通道保护"研究课题中,经福谦与他人一道,提出"绝对保护"和"相对保护"两种概念,后来,其中的"绝对保护"方案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经福谦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部级科技成果奖,其中包括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经福谦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