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潘谷西(1928-):国立南京大学建筑系1951年毕业校友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7901

潘谷西(1928-)
国立南京大学建筑系1951年毕业校友

  潘谷西,我国古建筑学家,1928年生于上海。1947年-1951年就读于中央大学及南京大学的建筑系。毕业后留系,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年评为博士生导师,并曾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副主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在建筑系曾讲授"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中国园林史"、"中国建筑史"、"宋营造法式"、"清工程做法"、"古建筑保护及重建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多门课程。已培养硕士生及博士生26名,其中绝大多数已在国内大学担任教授、系主任等职,少数在建筑设计单位从事建筑设计业务或担任国内建筑领导职务。
从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中国建筑史及理论、中国古典园林及宋明宫式建筑营造法式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及著作9本。1953年起,参加刘敦桢先生主持的苏州古典园林研究。刘先生逝世后,主持《苏州古典园林》书稿的整理工作,该书于1979年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他主编的主要著作有《曲阜孔庙建筑》,系统介绍了孔庙、孔林、孔府建筑的历史、现状、技术与艺术特点及成就,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第五届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中国美术全集·园林建筑》卷,获建设部首届优秀图书一等奖;《南京的建筑》获江苏省及南京市"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建筑史》作为全国高校教材,被各大学建筑系及城市规划专业使用达20年,经四次修订,共发行15万册,于1987年及1995年分别获国家建设部优秀教材三等奖及一等奖,此书第四版被列为国家级"九五"计划重点教材;2001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卷--《元明建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与建设部联合资助的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全书共百余万字,是20世纪70年代起组织研究生及有关教师,由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共同完成的,五卷集中国古代建筑史巨著的问世,把该学科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此课题的发起人即潘谷西。2001年出版的另一专著《江南理景艺术》,则是作者从20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努力才完成的又一部力作,全面总结了中国具有代表性地区的传统景观建筑学的成就与经验,从而开辟了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新天地。
潘谷西20余年来先后主持、参与完成的古建筑、古典园林与风景区规划设计共40余项,这些项目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类:(1)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例如明孝陵保护规划与修复设计,南京朝天宫建筑群修复设计,高邮南门古街保护与修复设计,高邮古驿站--盂城驿修复设计,苏州瑞光塔修复设计,常熟燕园修复设计等;(2)已毁著名历史建筑的重建规划与设计。例如佛教净土宗祖庭--江西庐山东林寺的大殿(复建成宋代官式建筑),南京夫子庙建筑群(苏南式建筑,获江苏省建筑设计一等奖),纪念苏轼治黄保城之功的建筑--徐州黄楼(宋官式建筑),安徽合肥包拯墓园建筑群(宋官式建筑),道教祖庭--安徽涡阳天静宫建筑群(宋官式建筑),广东新会紫云观建筑群(清官式建筑),安徽滁州琅琊山碧霞宫建筑群、南京静海寺(明宫式建筑),江苏连云港三元宫建筑群(明宫式)等;(3)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例如江苏连云港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及重要景点三元宫、屏竹禅院、九龙桥、玉皇阁等建筑,连云港海滨公园枯山水庭园,安徽马鞍山市采石矶风景区及重要景点建筑,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及同乐园、清风明月楼、碧霞宫及南京雨花台雨花阁等建筑;(4)具有传统风格的新建筑。这些建筑的功能与技术是现代的,而形式则既现代又传统。例如江苏金坛市建委办公区建筑群,南通市濠滨书苑,宿迁市某局办公楼等。
此外,自80年代至今长期担任江苏省及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对历史文化名城及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咨询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