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赵仁恺(1923-):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1946年毕业校友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548

赵仁恺(1923-)
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1946年毕业校友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仁恺,著名核动力工程专家,两院院士。1923年2月出生在江苏南京。1942年考取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1946年毕业后,在南京永利宁厂设计科工作。凭着坚韧不拔的作风,一步步地成为一名工程师。
  1956年一纸调令将他召至北京,进入了当时的第二机械工业部(现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工作,参与我国核动力的科研工作。从机械设计一下子转为核动力的科研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而且核能研究在国际上属于尖端学科,通过顽强的自学很快就补上并掌握了新兴的核能知识。1956年参加前苏联援建的重水实验堆的建设,1958年重水实验堆基本建成后,又奉命前往苏联参加石墨水冷生产堆的联合设计,1958年10月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上马,赵仁恺又奉命调任核潜艇动力设计研究组长。
  1960年中苏关系出现裂痕,中国的核能事业进入了自主研制和发展的时期。为了集中力量突破原子弹的技术关,核潜艇的研制工作暂时下马,赵仁恺又奉命调回从事石墨水冷生产堆的研制工作。1961年,38岁的赵仁恺被任命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开始进行中国第一座大型石墨水冷型生产堆的研制工作。从组织论证开始,经过360多项的研究、攻关,成了从设计、实验和设备仪表的全部研制工作,成功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大型石墨水冷型生产堆。
  1965年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再度上马,赵仁恺又奉命从事了潜艇核动力的研究设计。1958年核潜艇研制工作刚开始时,他就对堆型的选择、主参数的确定、堆芯结构的研究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设计方案,并做了大量的调研、分析和综合工作,在多学科、多工种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中,进行了最佳化综合平衡,得出了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相互吻合、性能良好、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潜艇核动力设计,为今后我国潜艇核动力装置顺利研究成功奠定了基础。接着,他又负责陆上模式堆的研究设计,还主要负责该堆的施工建设和调试运行。陆上模式堆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核动力堆。经过多年的运行,共完成了530项次的试验,证明模式堆的设计是成功的,为我国潜艇核动力提供了完整的实践经验和全部试验性能数据,198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正式服役。
  从1971年至今,赵仁恺担任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研究设计的总设计师,除了组织开展新一代潜艇核动力的研究设计之外,还负责处理潜艇核动力装置在建造和运行使用中发生的重大技术问题。建造的核潜艇经使用证明,其核动力装置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
  赵仁恺长期从事军工研发事业,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是军工人必备的条件之一。出于保密的需要,赵仁恺曾经只身一人到四川工作十几年,连亲人们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的科研成果不能发表,直到1985年以后赵仁恺才领回了那些早该属于他的奖项。现在回想起来,赵仁恺说他不后悔,看见自己参与设计的核潜艇威武地巡弋在祖国的万里海疆上,他就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满足。
  赵仁恺,曾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如今年事已高的赵仁恺已经不再从事一线的工作,但仍然负责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的把关。闲暇时老人会听听音乐,看看书,摆弄摆弄花草,老人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将自己几十年来的工作经验写出来,让后人少走一点弯路。当采访者将要离别,幼稚地请老人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他的成功经验时,老人又提起了那句话:"工程师应该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