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楼南泉(1922-):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1946年毕业校友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587

楼南泉(1922-)
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1946年毕业校友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楼南泉,著名化学家。1922年12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46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获学士学位。其学位论文"酚醛树脂的研究"获中国化学会"楚清"奖。1947-1949年受聘担任南京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氨厂化学部研究技术员。1949年9月起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1979-1986年任副所长、所长;1980-1992年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是国务院首批任命的博士生导师及博士后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1-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兼《物理化学学报》副主编、《化学物理学报》主编。1992-1996年任国家攀登计划项目A《态~态反应动力学及原子分子激发态》首席科学家。1979年至今任国际分子束顾问委员会委员。
楼南泉长期从事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在交叉分子束态~态反应动力学、分子传能、固液火箭推进剂固体燃料的化学配方和发动机点火燃烧方案、合成石油的催化剂及流体化反应器中间放大试验等研究方面作出了创新性的工作。
1978年以来,创建并领导了中国第一个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在国内率先建造了大型交叉分子束装置和其他多套精致的研究设备。利用分子束和激光技术深入探讨了金属原子与多种氧化物的反应动态学,在反应机理、新生产物态分布、分子间传能以及分子空间取向在反应动态学中的作用等,用交叉分子束研究双分子反应动态学实验和理论密切结合的研究结果,是迄今为止国内实验与理论结合研究反应散射唯一的一个研究结果,也是国际上同类研究得到的为数不多的成功例子之一,此项结果和相关工作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分子传能方面和其他相关的交叉分子束动力学的研究结果,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均为第一获奖人)。
60年代正值探索新型火箭推进剂研究的年代。探索固液火箭成为当时国际上考虑采用复合固体为燃料和常规液体氧化剂配合的混合固液火箭推进剂方案以提高比冲的一种新的思考。楼南泉与张存浩联合领导主持,顾长立参加开展了这一研究。他们自主地发明出了全新的复合燃料,并研制成功了固体药柱,并自主研究出采用金属络合物为点火涂层的方案,全面可靠地完成了这一研制工作。为此获国防科委荣誉奖(1986)。
50年代是国际上合成石油研究倍受关注的年代。楼南泉与张存浩共同主持、王善、卢佩章参加,在张大煜所长的领导下,研制了用于一氧化碳加氢的氮化熔铁剂化剂,并开发了相应的流体化床合成反应流程。开发的催化剂活性高,抗积碳,产品以轻质油及含氧化物为主,不会大量生腊,催化剂的选择性和操作性高,寿命显著延长,并经中间试验得到工业实验的验证。每立方米CO+H2生成乙烯及三碳以上产品的产率超过200克,优于当时世界各国水平。此项成果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三等奖。
2000年,楼南泉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近年来,楼南泉在原有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所积累的基础上,开始转向用飞秒激光研究分子反应的选择和控制问题。两年来他们自行研制出了飞秒激光器系统、光电子能谱仪、用于飞秒实验的时间飞渡质谱仪等实验装置,在气相条件下开展了在飞秒脉冲与分子相互作用中发生的强场效应,在国际同行研究的基础上有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发现。此项初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用飞秒脉冲串的研究方案对控制光解反应的反应通道的实验,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