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何振亚(1922-):国立南京大学至东南大学教师(1950年至今)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58801

何振亚(1922-)
国立南京大学至东南大学教师(1950年至今)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何振亚,我国数字信号处理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1922年7月生,江苏盐城人。1947年毕业于国立北洋大学电机工程系。历任重庆电波研究所技术员、西南人民广播器材厂设计科长兼电工车间主任。1950年12月他到国立南京大学电机系任助教。1953年在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升讲师,兼教研室主任。1983年直接晋升教授,并任研究室主任。1986年任东南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学科的首位博士生导师和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办通信与电子系统学科研究生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1992年担任国家攀登计划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他是国际IEEE院士,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信号处理学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CAS分会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学报《Circuits,Systems and Computers》和《Multidimension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副主编,《通信学报》常务编委,《信号处理》学报编委会副主任,《电路与系统学报》和《电子与信息学报》编委,《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主编。他还曾担任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12所高校的兼职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多媒体信号处理中心的顾问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香港政府高校科研基金会评委。
何振亚从事教学科研50余年,讲授过无线电基础、脉冲技术、网络理论、振荡理论、数字信号处理、多维数字信号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等课程,他讲课从来是一支粉笔在手,严谨流畅,生动诱人,受到学生的崇敬。他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教书育人,培养出大量高水准人才,其中博士后15名,博士50名,硕士65名。教学质量优秀,获学校特等奖、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他已出版《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多维数字信号处理》、《神经智能》、《自适应信号处理》等专著教材15本。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优秀教材国优奖,部省级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何振亚深入系统地研究了自适应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从一维到多维,线性到非线性,经典自适应到神经智能自适应,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他的梯队首次解决了递归最小二乘(RLS)自适应滤波理论中数值长期稳定性以及二维联立自回归(SAR)模型参数的RLS估计这两个国际难题:还提出了新的自适应滤波方法、自适应均衡和波束形成方法以及三维球对称数字滤波理论及设计法等,获国家教委1989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他领导国家攀登计划重大项目"认知科学中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基础"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项目获教育部1998年科技进步一等奖。他鉴于神经网络本身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等功能,扩大了智能自适应信号处理的含义和研究内容,结合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研究混沌神经网络模型,自适应动态混沌同步控制方法,自适应混沌演化计算方法等课题。首次突破了神经元激活函数是连续可导的非线性函数的常规要求,并提出混沌同步系统分离新方法,获国际神经网络学会颁发的神经网络研究领导奖。他提出了一种胃平滑肌电活动的动态神经膜模型,发现胃电的混沌动态特性及其时空特性,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联合颁发的200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及优秀博士生导师称号奖,国际胃肠学会优秀论文奖,这个研究成果特写一章发表在新书《NonlinearBiomedicalSignalProcessing》(IEEE出版社,1999年)中。他还积极开展盲信号自适应处理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方法,获江苏省2000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
他1996年提出的"神经计算科学"是实现类脑智能信息系统的新思想和新策略。他老骥伏枥,虽年近八旬,仍在继续为学校学科建设出力。今年他又联合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演化计算理论、方法及应用",继续从事神经智能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