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高 (1932-):南京工学院至东南大学教师(1960年至今)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22228

高 (1932-)
南京工学院至东南大学教师(1960年至今)

  高  ,1932年7月出生,山东高唐人。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系涡轮机专业后分配到南京工学院动力工程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南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振动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高  长期从事转子动力学的研究,经常带领学生深入试验第一线,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实践经验。"八五"期间,高  完成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提高国产200MW汽轮发电机组运行可靠性、稳定性的综合研究",解决了轴承参数优化设计、轴系多点动态标高测量、调速系统新型动态特性检测、扭振现场试验等13项关键技术,取得了18项重大科技成果,1996年通过国家鉴定和验收(其中达到国际先进的5项、国内领先的10项、国内先进的3项),仅徐州电厂4台200MW机组经治理,6年中平均煤耗下降14克/千瓦小时,等效可用系数提高14%,经济效益近3亿元。此项目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其本人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等领导的接见,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为解决国产200MW机组油膜振荡老大难问题,他三次深入现场作了大量的试验测量,仔细研究了失稳振动发生、发展的的全过程,揭示了运行因素诱发油膜振荡的新机理,从系统工程方面大胆地提出了更换轴承型式、消除轴系固有缺陷、优化轴系标高设计的综合治理重大工程决策和方案,并亲临现场百余天,全面负责综合治理的技术工作,并为同型机组消除轴系失稳和制造厂改型设计提供了工程示范。
高  在80年代初研制、开发出4种测振仪,填补了多通道振动选频光电测相技术国内空白,其产品ZXP-3、4型号测振仪获水电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而后又重点研究开发了振动检测与分析仪表、振动监控保护系统和振动传感器三个系列产品,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为争取到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与学术基础。1994年获国家计委批准动态投资4000万元,建设依托东南大学的"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现已形成三个系列25个品种、600台(套)/年的生产能力,且火电机组集散控制系统和火力发电运行、维修集成信息管理系统已具工程化规模,研究工作正向着轴系动态优化设计、振动主动控制和火电机组灾变性事故防治的前瞻性纵深方向发展。他不断开拓学术研究新领域,以基础研究为先导、以工程化开发和工程化服务为依托、以提高火电机组运行可靠性和防止重大事故发生为目标,取得了一批工程应用成果及显著的经济效益。80年代初率先提出网机耦合扭振研究新课题,在扭振建模、计算方法、实机测试、抑制措施等方面形成一整套技术。他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走出了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协调并进的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七五"以来为16个省市的电厂治理40多台机组疑难振动,仅在试验机组和600MW、300MW等机组上应用可计算的直接经济效益为525亿元。2001年,他主持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异常振动诊断及治理技术"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  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始终不渝地追求事业进步,他把全部科研结余经费和开发收入用于事业的再发展,建造了3000多平方米的科研大楼,并装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表现出高贵的思想品德。近十余年主持并完成了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46项,参编教材2本、专著2本。近几年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多篇。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198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6年获国防科工委光华基金三等奖,"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1997年选入国际"WHOSWHO"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