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杨詠沂(1941-1998):南京工学院电子系1965年毕业校友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19213

杨詠沂(1941-1998)
南京工学院电子系1965年毕业校友

  杨詠沂,1941年6月12日生于江苏省阜宁县,1960年7月在阜宁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9月,考入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学习电真空器件专业,1965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文革期间他历任电子工程系助教、讲师、党总支书记、南京工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院"五七农场"临时党总支部书记、院革委会青工组负责人、院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院团委书记。至1982年2月担任南京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在校工作期间,他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青年学生的全面成长,注意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倡导"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活动,努力加强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为全面恢复和活跃学校共青团工作,开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在全省高校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担任学校党委领导工作期间,重视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3年杨詠沂奉命调任江苏省副省长,主要分管科技、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广播、出版等工作。在全国率先提出对普通教育实行分级办学与分级管理的办法,增加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促进了全省普教事业的发展,他根据高教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提出了若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有效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各高校的办学积极性。1988年他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市县调查农村卫生工作情况,对县级卫生机构的改革和建设、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搞活、农村医疗保健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等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需求,推动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在1989年的政治风波中他深入学校了解情况,密切注意和掌握动态,坚持到第一线做学生的劝阻疏导工作,为稳定江苏高校的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1年至1993年,杨詠沂受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派遣,率领73名江苏干部到陕南山区开展对口扶贫工作。他深入陕南秦巴山区4个地区(市)、31个县(市),行程62000多公里,充分听取当地干部群众和赴陕干部的意见,提出了做好三项工作,研究两个问题,遵循一条路线的工作思路,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和苏陕两省主要领导的赞赏,中央有关部门充分肯定并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他作风民主,工作深入,密切联系群众,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
1994年7月,杨詠沂调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后兼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1996年3月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他为尽快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如期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注意调查研究,先后深入到一百多个贫困县访贫问苦,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扶贫、脱贫大计,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对在全国各贫困地区推广这些经验和做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探索扶贫工作新途径、实现全国扶贫攻坚由区域性开发向到村到户的转变做了突出贡献。他支持和配合中央有关单位在250多个贫困县实施了"信息扶贫致富工程",为改变部分贫困地区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的情况创造了有利条件。他认真组织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省区工作。他时刻心系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克服疾病给自己造成的痛苦和困难,坚持到贫困地区指导、检查工作。他在病重住院治疗期间,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同疾病进行顽强的斗争,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仍在思考全国的扶贫工作,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杨詠沂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9月26日在南京逝世,享年58岁。
生前他曾是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江苏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第六、七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