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顾冠群(1940-):南京工学院自动控制系1962年毕业校友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1390

顾冠群(1940-)
南京工学院自动控制系1962年毕业校友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冠群,著名计算机科学家,1940年1月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56年9月考入南京航空学院;次年到南京工学院学习热力发电厂专业;1960年春改学自动控制系计算技术专业;196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历任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研究室主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东南大学副校长。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东南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代表。国际SME高级会员,纽约科学院成员。
顾冠群40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系统与应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1965年就以主要成员研制成我国第一台晶体管数字积分机,后又率先开拓数字积分机的应用;完成"自动切割系统和绘图系统"及"潜艇电子航迹仪"的设计(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3年在北京15所参加四机部"DJS-220系列计算机"联合设计工作,获国防工业技术改进一等奖;1978年与734厂合作研制成具有基本型通信规程功能的DJS24/25计算机,获国防工办科技成果二等奖。
顾冠群擅长计算机网络工程,1976年开始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和教学,是我国该领域最早的研究人员之一,他编著的我国第一本《计算机网络》获电子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他任副主编的《电子信息技术》(高科技知识丛书)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的研究重点是开放式计算机网络,突破开放式网络工程和协议工程的技术关键,研制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完整的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软硬件。1985年他率先研制成的"高级数据链路通信控制器及规程软件"获1986年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市域OSI网络,在国内首先提出以Petri网理论为形式描述技术的协议工程,标志着我国OSI网络技术达到国际水平,该成果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的开放式EDI系统,在异构网络集成基础上执行标准化EDI协议,与美国GE公司EDI系统可互操作,该系统成功运行,系统规模达30多个港口,每年有4000万元的经济效益,该成果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还作为中方首席专家主持了中国-欧共体合作项目"江苏省计算机应用网络",并积极筹建了中国科研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为网络的研建和推广作出重大贡献。1997年开始,他主持了江苏省"九·五"重大攻关项目"江苏金融网络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和"跨行业EDI应用系统"。1993年,他重点研究高性能计算机网络协议,成为国际XTP(调整协议)论坛成员。
1987年起他担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自动化领域CIMS主题第一、二、四届专家组成员和第三届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兼任网络专题责任专家。他提出了我国CIMS网络体系结构和"全国先进制造技术网络"建议,并主持建立了国家863/CIMS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工程实验室(1994年通过国家科委正式验收);多年来已完成了十多项科研项目,并承担北京一机床厂、华宝空调器厂、威孚集团等5项CIMS应用工程。"北京第一机床厂CIMS工程",已于1994年通过国家科委验收,并获1995年国际SME"工业领先奖"、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9月,江苏省成为国家第一个CIMS推广应用试点省份,由他担任专家组组长,组织全省七家CIMS试点单位应用工程的开展。
顾冠群先后已获国家、部省级科研成果奖15项,其中4项为近三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并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高校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荣誉称号。他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通信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本,已培养博士生13名、硕士生54名,并培养出一支以青年为骨干的科学研究队伍。
(梅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