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沈学源(1909—1985):国立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教授(1936—1942)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教授(1952-1958)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5日来源:浏览次数:896

沈学源(1909—1985)
 
国立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教授(1936—1942)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教授(1952-1958)

        著名粮油食品工程专家沈学源,1909年生,浙江德清人。1926年他考入上海南洋大学预科;1927~1931年在日本金泽市高等学校理科学习;1932年考入日本九洲帝国大学攻读农业化学,1934年毕业进入大学研究院,专攻农产制造学,1935年学成回国。
        1936~1942年沈学源在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任教授。之后历任重庆上川工业公司农化厂厂长、中国粮食工业公司农化厂厂长及总工程师。新中国成立后,任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教授、上海水产学院加工系教授。1952-1958年任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教授。1958年他到无锡参加筹建无锡轻工业学院,他在该校并长期担任粮食工程系系主任,在校外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粮食组成员、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酿造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江苏省轻工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食品工业技术开发部副理事长、江苏省粮食食品工业科学技术协会顾问、江苏省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委员会委员以及高等工业学校食品工业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食品与发酵工业》编辑委员会食品专业编委等职。他还是江苏省第三、五、六届人大代表。
       沈学源知识渊博,在中大讲授过“微生物学”、“农产制造学”、“油脂工艺学”、“粮食加工工艺学”、“工业发酵”等课程。他编写出版有《酒精工艺学》、《制粉工艺学》、《配合饲料工艺学》等许多著作。他精通日语、英语,也懂得德语和俄语。译著有《酵母生产工艺学》等,并不时撰文介绍国际学术动态,如“美、日部分食品工业和发酵工业的动态”、“法国面包秤方法简介”等。在60年代初,沈学源就开始指导研究生。他多次获得江苏省和无锡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他在校内不仅讲授理论,还重视实践。早年在重庆,当罗家伦校长为汽车的汽油供应不足而焦急时,他立即在校内设计建造酒精厂,以酒精为汽油代用品,解决了这个难题,一时传为佳话。
沈学源数十年来开展了许多重要的科研工作,如“稻谷及其水热产品(蒸谷米)处理的研究”,所设计的设备还支援马里共和国兴办了蒸谷米厂;又如1959年接受解放军后勤部委托,开展了“速煮米制造工艺研究”,以速煮米作为军队粮食和野外工作者及旅行者的方便食品。1972年接受和完成了“军用脱水米饭加工工艺与储藏的研究”。60年代,进行了“谷糙分离方法的系统研究”。70年代末,卫生部要求生产营养全面、质量好、价格低的断奶婴儿食品,1978年沈学源去美、日考察,1980年9月开始“用挤出膨化法生产乳儿粉的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工艺试验和设备改进,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生产费用较低,是当时新型理想的乳儿方便主食。沈学源还提出了“从棉籽中提取饲用蛋白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最后变废为宝,得出具有我国特点的有效工艺,可制取食用棉籽蛋白粉,可代替一半粮食作为猪的饲料。“脱水米饭”科研成果获江苏省科学大会奖,1979年“植物蛋白发泡剂”科研成果也获港澳科学大会奖。
沈学源在年近七旬时,还两次出国专察,回国后,又编写了《美国、日本饮料工业考察报告》、《美、日食品工业考察报告》,他还坚持不懈地培养博士研究生,对青年学子循循善诱,精心培养。他在科学上具有独特的敏感性和创造精神。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85年因患肺癌逝世,享年76岁。               (朱斌,王慕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