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李学清(1892~1977):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9~1949)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5日来源:浏览次数:875

李学清(1892~1977)
 
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9~1949)

   著名地质学家李学清,1892年出生,江苏吴江人。1913年上海南洋中学毕业后,进入由丁文江、章鸿剑、翁文灏等于北京工商部地质科(后更名为地质调查所)创建的地质培训班就读3年,成为我国最早培养的地质人员22人之一。1920年赴美深造,就读于密歇根大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在两广地质调查所工作,兼任中山大学教授。1929年到国立中央大学任教授,后任地质系系主任达11年之久。1940年辞去系主任后,一直领导岩矿方面的教学工作,他对中央大学地质系的创建与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培养了许多人才。1937年抗战爆发,中大内迁,李学清负责将全系图书、仪器、标本,装箱迁搬到重庆后,在沙坪坝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教学,先后讲授“矿物学”、“普通岩石学”、“晶体光学”、“高等岩石学”四门课程。当时只有“矿物学”有中文的油印讲义,其余课程学生全凭课堂笔记,或到大图书馆借外文教科书阅读。李学清教学很严,所有课程均有配套的实习课,虽有助教负责,但他仍准时到实验室答疑辅导。当时全系仅有五六台显微镜,每次仅能容五六名学生实习,必须分次批进行。他总是每学期至少上两门课,每周有十几至二十个课时,如此繁重的教学,在今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身体一向欠佳的李学清却坚持承担过来。对比今日斤斤计较工作量的所谓学者而言,真使人领悟到师德之尊贵!
    李学清寡言笑,彬彬有礼、和颜悦色、轻声细语,从不作任何姿势,处处表现出一种具有良好教养的长者风范。当学生犯有错误或表现失态时,他也从不谴责;但是从他的面容中就能使犯错误者感到羞愧。其实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也就是这种严肃的态度这样的身教言传,培养出了国内的地质界许多从事岩矿鉴定的人才。新中国成立前,许多地质单位的岩矿鉴定工作者,几乎都接受过李学清的言教身传,实习过这里的五六台偏光显微镜。
    李学清的身体一直比较赢弱,不适宜从事艰苦的野外地质调查。的确也未曾有多少天南地北的调查或是深山老林的探险。所以他早年发表的论文,他所研究过的标本,许多是他人搜集并由他进行室内分析研究而写成的。他的健康状况不佳,影响了他的工作发展,这是非常值得惋惜的。他生平唯一一次去野外工作是在由重庆迁回南京后的一天,那是系主任张更领导全系师生赴南京近郊方山,对该地的火山玄武岩进行的观察。结果未及半山他就因不善爬山而绊倒在地。所以他一生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李学清是全系的最长者,许多教师都曾师承于他,因此对他都很尊敬。但他从不以长者自居,相反他却十分谦恭,从不对人直呼其名,不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称之某先生或某老师,对比于如今的老张、老李、甚至以戏言绰号相称的同僚,虽然少了点亲切感,但却折射出一个富有教养的长者对同事、学生的尊重。
    丁文江是他的恩师,曾经帮助他出国深造,对他的提携关照颇多,他对师长更是敬重有加,1924年丁文江来南京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与当时任地质系系主任的他师生间过往甚密。李学清则以后学的态度,遇事均向丁师请教,甚至拟请丁先生兼任中大地质系系主任而自身引退。抗战期间,李学清与心理系教授潘菽两位单身教授同居于十余平方的一室,达数年之久。相互之间非常协调,彼此礼让。两人均就餐于食堂,同进同出,相互照应,每次进出房门,以“您请”、“您请”,相互谦让,当时潘菽思想进步,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李学清深受其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了潘菽等发起成立的九三学社,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学清一直在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至1977年5月1日因病逝世,享年85岁。(季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