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盛华(1913—1997):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78—1979)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5日来源:浏览次数:29971

盛华(1913—1997)
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78—1979)

  盛华字东山,1913年10月8日生于江苏仪征。其父亲盛延祺是辛亥革命烈士,因在1923年任驻汕头舰队指挥兼肇和舰舰长时,为保卫孙中山而遇难。盛华把孙中山对父辈的教诲“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1929年在江苏省立南京一中读初三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在苏州农校闹学潮中,发挥了党员的先锋作用而遭学校开除。之后转入淮阴农校,任党支部书记并加入红色互济会和反帝大同盟。1932年秋考入开封的河南大学农学院,因淮阴党组织被反动派破坏,与组织失去联系。1933年转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在北京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了马恩列斯的专著,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1931年冬因发起农学院学生会并任大会主席、组织学潮而被开除。1935年秋和同学李尔重东渡日本,入仙台的东北帝国大学法学部经济科,精读了《资本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及许多专著。
    1937年七七事变,盛华毅然辍学,与李尔重一起回国参加抗战。1938年2月,经八路军汉口办事处介绍到新四军工作,历任新四军服务团社会调查组副组长,皖南新四军三支队敌工科长;1940年初,调任新四军苏皖运动支队敌工科长,在家乡仪征、扬州和六合、天长一带开展打击日伪军的武装斗争和开辟根据地的工作,并随苏皖支队参加了郭村自卫战和黄桥决战。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盛华任新四军苏中三分区敌工科长、苏中三地委敌工部长,专门负责做敌伪军的工作。他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外语能力,活跃在抗日前线,直接开展对敌宣传攻势。1945年初,任苏中三地委城工部长,建立和领导敌战区及周围地区的地下党工作,开展各种群众工作。对敌占区进行宣传工作,组织地下武装在敌据点内外开展活动。争取伪军反正,配合我军反攻。解放战争时期,盛华历任华中地委党校校长、苏中区党委联络部副部长,华中党校教育处长等,从事培养干部和新解放区城市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盛华先后担任苏北区党委宣传部长、苏北行署文教委员会主任。为在扬州建立苏北农学院、苏北师专和扬州工校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52年调上海担任华东纺织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复旦大学副校长。1957年调往浙江,任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兼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科委主任、党组书记等职。
全国解放以后,盛华长期在党的宣传、文教部门工作,为宣传党的总路线,为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为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十几年如一日勤奋工作。他关心群众,爱惜人才,在各次政治运动中他都尽一切努力保护各级干部和知名教授,敢于大胆使用和提拔有能力的干部使之人尽其才;他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善于倾听各方面不同意见,不论是谁处于困难之中向他求援,只要做得到和不违反原则,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
“文革”期间盛华受到严重迫害。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工作,先后担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等职,为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发展学校的教学、科研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南工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对这所在他参加革命的起点之地的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还发起和创建了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历任第一、二、三届会长。为宣传研究新四军的光荣历史,继承、发扬新四军的革命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
盛华从16岁参加革命的那天起,就把自己的一生与党的事业结合在一起,对共产主义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对马列主义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几十年的革命经历,使得他经受住了种种考验,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环境,担任领导职务还是遭到不公正待遇,他都能以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坚信自己的理性选择。1997年12月25日,这位老共产党员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享年84岁。
(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