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李国栋(1927— ):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1951年毕业校友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5日来源:浏览次数:54395

李国栋(1927— )
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1951年毕业校友

  李国栋  磁学家  1927年6月16日出生,四川遂宁人。1945年在重庆考入中央大学电机系,翌年夏随校迁南京后,参加了进步的 “贾雨村社” 壁报社,1948年秋冬,因国民党反动派对进步学生的迫害加剧,而被迫回到家乡在涪江女中任教。1950年夏,回母校复学。由于1950年10月考取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1951年毕业后,即去该所磁学研究室工作。
几十年来他一直从事磁学研究工作:先对金属永磁材料的研究和磁性测量仪器设计研究;再陆续在国内最早开始对软磁铁氧体、矩磁铁氧体、旋磁(微波)铁氧体和铁磁共振的研究,并在国内最早建立了与此相关的铁磁共振等测试设备;后来又在国内最早将穆斯堡尔效应和核磁共振应用于磁学和磁性材料的研究,进行了稀土永磁材料和非晶磁性材料等的研究。
由于上述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获奖累累:80年代前,“新的Bi-Ca-V系微波铁氧体的研制和应用”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与大庆油田合作,1995年“磁处理技术在油田的应用研究”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00—1952年中国物理学家论文的收集和研究”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量和单位GB3100~3102-86”获1989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先后获北京市的多项科技奖和国务院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奖状。
他在国内倡建“生物磁学”这一门涉及磁学、生物学、医学、农学和环境保护科学等多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生物磁学”在国际上也是到70年代中期以后才有较大发展的:第一届国际生物磁学会议是在1976年举行的;美国的第一届生物电磁学年会是在1979年举行的。而他早在1974—1975年就写出了第一篇文稿“生物磁学的发展和应用”,后经修订增补,于198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生物磁学及其应用》一书。1979年的《中华物理医学杂志》第1卷第2期上发表了他的另一篇论文“磁场处理水(磁水)的若干物理问题”。
1983年冬,在第5次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中召开的应用磁学学会的全体委员会上决定成立“生物磁学”学组,李国栋担任组长;1985年10月在郑州举行了第一届全国生物磁学会议,决议邀集一些生物磁学工作者编写《生物磁学—应用 技术 原理》一书,由他和郁百钢主编。(后因郁百钢去世,改由周万松、郭立文继任),1994年1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出版。1987年,在“中国传统医学仪器学会”下成立了“生物磁学研究会”,李国栋任理事长。后又创刊《中华生物磁学》杂志(1994年改名为《生物磁学》)。
李国栋的主要著作(或合著)有:《铁氧体物理学》、《生物磁学及其应用》、《电磁学发展史》、《固体材料及其应用《生物磁学—应用 技术 原理》、《磁的世界》、《磁学概貌》、《当代磁学》、《触摸无形的物质之网—著名科学家谈磁学》、《物质的磁性和应用——我们生活在磁的世界里》、《物理世界》、《诺贝尔奖百年鉴 粒子磁矩与固体磁性》、《李国栋回忆录》等。与人合译的译作有:《现代磁学》、《超高频铁氧体》、《高功率铁磁共振及铁氧体微波放大器》、《材料的磁性》、《穆斯堡尔谱学》、《磁性玻璃》等。从1976年始他还陆续应邀为《磁性材料及器件》、《功能材料》、《生物磁学》、《金属材料研究》、《金属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信息记录材料》7种杂志撰写每年的磁学、磁性材料、生物磁学等的新进展;为10余种百科全书和科学辞典撰写有关磁学、磁性材料和生物磁学等的词条;担任多种科技刊物的编委或副主编。他曾先后学习了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世界语8种外语。在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活动中,除了主要从事广义磁学的多方面研究工作外,也参加了若干教育和科学活动:曾担任全国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和外国科学家译名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学和磁学”分委员会顾问;中科院北京三环新材料高技术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物理学会名词委员会副主任和科学普及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委员兼生物磁学组组长;曾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和燕山大学的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