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自动控制学家冯纯伯院士----封面人物简介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30日来源:浏览次数:1307

  冯纯伯,著名自动控制学家。1928年4月16日出生,江苏金坛人。1950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后即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做研究生,1953年毕业,其论文“阻尼绕组对动态稳定的影响”于1954年在哈工大学报创刊号上作为首篇发表。之后留校任输配电教研室副主任。1955年被派赴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于1958年初提前获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后,回哈工大任电力专业教研室主任,从事电力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59年在哈工大学报上发表“计算机型励磁调节器”一文,首次提出可根据运行状况实时改变励磁调节器的参数。事后得知苏联电力权威维尼柯夫教授以类似思想于1961年获得苏联专利。哈工大电力专业迁北京后,他于1961年转入电工基础教研室任主任一年。1962年转任自动控制教研室主任,直至“文化大革命”,一直为创建国内第一批军用控制专业而努力。
  1970年底,哈工大部分教师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某些系联合搬迁到重庆北碚,组建成重庆工业大学,冯纯伯奉命南迁。4年后重庆工大撤销他又返回哈工大。
  1975年6月转入南京的724研究所,从事有关舰用雷达的开发研制工作,任室主任和副总工程师。他曾提出用电子稳定平台代替机械稳定平台的方案,该方案可使舰用三座标雷达减轻重量约三分之一,获江苏省1978年科学大会奖。
  1979年6月调入南京工学院。1983年南京工学院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成立自动化研究所,由钱钟韩院士任所长,冯纯伯任副所长,后任所长。从事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的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工作。
  80年代冯纯伯从事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的研究。在系统辨识方面他提出采用对系统输入输出信号进行预处理的办法,将已知的零极点嵌入系统之中,利用由此而得的已知系统信息来消除一般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因存在干扰而产生的辨识偏差。已在Automafica、IEEE Trans. on Automatic Contr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 and Adaptive Control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得到国际同行的好评。这方面的工作以“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研究”为题,获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在辨识领域他所培养的博士生张颖于1999年获第一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以上成果被收入他和史维教授合编的《自适应控制》(电子工业出版社,1986)中,该书是全国统编研究生教材,获得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90年代以来,他主要从事线性系统鲁棒控制和非线性系统分析与控制的研究。该成果收入在他和他的学生田玉平和忻欣博士合写的专著《鲁棒控制系统设计》(国家教委八五重点图书,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中,其中包括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性能分析和H∞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冯纯伯已培养了25名博士,其中许多人已在国内外高校中晋升为教授或相对应的职务,在国内外崭露头角。
  冯纯伯于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编写的《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经与费树岷教授合作,已于1998出了第二版。该书是全国统编研究生教材,被广泛采用。
  近年来他特别注意将无源性分析(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分析)方法应用于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分析和鲁棒控制。以无源性分析为工具,提出了一种分析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新方法。所讨论的问题实质是探索系统稳定性的逆向问题。在非线性系统鲁棒控制设计方法方面他和他的学生已取得若干成果,其特点之一是引入逻辑切换,使系统具有智能和鲁棒性。有关这方面的一些成果收入在他和张侃健博士合编的专著《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科学出版社,2004)之中。
(摘自《东南大学校友业绩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