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永远的怀念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30日来源:浏览次数:905

  今天,许多亲朋好友都来到这里参加父亲董德鉴教授的追悼会。有年事已高却不顾严寒赶来的老人,有放下繁忙的工作专程前来的年轻人,还有许多亲友、学生虽远在外地,但都在第一时间发唁电、鲜花以祭奠父亲。
  在这里,我代表我的家人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对父亲的深情厚意、对我们的关爱,谢谢你们能和我们一起送父亲最后一程。
  今天,怀着沉痛的心情,我们在这里深切哀悼我的父亲董德鉴教授。父亲因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于2005年1月2日晚8点42分在北京海淀医院逝世,享年103岁。
  父亲1902年生于江苏省阜宁县一个普通家庭。1926年入学东南大学文科,后改修教育专业,并毕业于中央大学教育系。解放前曾在中央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四川省教育学院、国立边疆学校等院校任教。并兼任中大附中沙校校长。解放后在华东军大、军事学院、解放军文化师范学校、空军学院等部队院校任教,获得各种荣誉奖励。父亲为祖国尤其是部队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很大贡献。1978年退休,为表彰父亲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的特殊贡献,1992年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予以嘉奖。
  父亲淡泊名利,刚直不阿。他的一生跨越了一个世纪的沧桑,晚清、民国、抗战、解放、文革、改革开放……,父亲的思想与人格在这时代的变迁中,不断的历练升华。在荣誉面前,他平和谦虚;在挫折面前,他不屈不挠;面对是非,他心目雪亮;面对名利,他头脑清醒。无论身处怎样艰难困苦的环境,父亲永远都坚持自己的原则———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在儿女子孙的眼中,父亲就像是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写满刚毅与正直,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言行一致、顶天立地的人!
  父亲为人师表,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天职,求真务实,博爱无私。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美好灵魂的塑造。父亲毕生热爱教育事业,培养了众多有识之才,许多学生在毕业后仍与父亲保持密切的联络。几十年的岁月,几十年的风雨,当年英姿飒爽的学生已白了少年头,当年神采奕奕的老师也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就是通过那一叠叠问候的信笺,那一句句感人肺腑的字句,父亲与学生们维系了半个世纪的情谊。当祖国各地的老学生步履蹒跚地来看望百岁的父亲时,无论是生前还是现在,父亲都是幸福的。
  父亲文采飞扬,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他出口成章,落笔成诗,用不辍的笔墨抒写了一生的沧桑。虽然已百岁高寿,父亲的头脑却一直十分清楚,诗与词记录着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直至最后一刻。
  父亲总是说他的一生很满足,从不为名利所困扰,虽然两袖清风却活得充实快乐,心境平和。父亲也总说他很欣慰,尽管辛苦一生,但却桃李遍天下,学生们都敬他如父。父亲更是总说他很幸福,因为一辈子都有亲人陪在身边孝敬他,子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而作为他的子女,我们也都感到很幸运,聆听他的教诲,倾听他回忆过去的事情,看着他在窗下吟诗诵词,望着他含笑慈祥的面容……能够陪着他经历人生的悲欢离合,能够守在他身边照顾他,能够看到他平静地走进美丽的天堂,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福气,是我们最珍贵最幸福的回忆!
  今天,父亲虽然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永远不会褪色!相信我们大家对父亲的思念他都能够听到。
  安息吧,父亲!
  (编者注:本文是在中大老校友董德鉴教授的追悼会上,他的子女的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