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纪念《班友通讯》创办二十期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30日来源:浏览次数:606

  1995年夏,我班毕业五十周年的日子即将来临。在京同学每年的定期聚会已进行了10次,大家觉得,为了纪念毕业五十周年这一难得的日子,应该出一本纪念册和纪念像册。一方面可以使大家互相了解50年来的经历、成就,乃至风风雨雨;另一方面可以从像册上看到昔日的英俊少年,如今已变成啥样?经发信征求意见,获得广泛赞同。
  我班毕业时共有同学66人,当时取得联系的49人,已知谢世的11人,尚未联系上的6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96年5月,毕业五十周年纪念册和纪念像册均按期印出。有41位同学写了个人自述,有10多位亲属和班友对谢世班友写了悼念或纪念文章。纪念册和像册发出后,反映强烈,引发了班友们对柏溪和沙坪坝校园生活的无限回忆与情愫。像册第一次只印了40本,以后又加印了第二次(8本)和第三次(5本),才满足了大家的需要。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校友会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不但把散居在十几个省市和海外的同学感情凝聚起来,而且纪念册与像册也成为每位班友和亲属珍贵的纪念品。
  在此基础上,不少班友建议继续编印《班友通讯》,作为沟通班友信息,联系班友情谊的纽带。当时提出的办刊宗旨是:沟通信息,增进情谊,互勉互励,安度晚年。刊物不定期,但至少每年出一期。在京同学委托李滔、宋世厚、龚声洪、蒋叔善四位班友组成编辑组,负责编辑、联系印刷以及分发、邮寄等项工作。刊物第一期未分栏目,后经干南英学长建议,自第二期起开始分栏目,有的栏目是固定性的,有的栏目则是临时性的。前10期由龚声洪、李滔用电脑打出样本,蒋叔善送印刷厂印刷并负责邮寄分发工作。10期以后,因自己打字慢,质量也不好,改为委托打印,虽然每期要多花些钱,但省了时间,提高了质量。近两年每年可以出4期。刊物原来只印70份左右,后来北京校友会领导索要,工学院各系的代表也希望要,现每期印85份,只富余1—2份。凡是收到我班刊物的校友,都给予较好的评价。
  一转眼七年过去了,《班友通讯》按照原定宗旨坚持办下来。本期已是第二十期,有必要很好总结一下,克服缺点与不足之处,使刊物办得更好,更能满足班友和亲属们对它的期望与要求。
  首先,衷心希望班友与亲属们多多来信、来稿。我们一直强调,这是办好班刊的唯一源泉。因为我们办的是同学刊物,也是自写、自办、自看的刊物。稿子多了,刊物就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稿子少了,刊物就慢慢“萎缩”了。有的班友说,不善于写文章,因此来稿少。其实,我们的目的是相互沟通信息,增进情谊,不在乎文学水平,只是为了让关心您的班友和亲属们知道您的情况就达到了目的,我们相信,我班班友和亲属都是能做到的。
  其次,为使《班友通讯》办得更加图文并茂,我们更希望写诗、书法、绘画以及照片等方面的稿子。许多班友和亲属都上了老年大学,希望将你们得意的稿子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