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母校在校友心目中的三大象征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30日来源:浏览次数:1334

母校在校友心目中的三大象征 

圆顶礼堂、六朝松和梅庵 

  百年校庆期间,中大校友们欢聚在一起,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母校三大象征———圆顶大礼堂、六朝松、梅庵。特别是海外校友对此更是魂牵梦绕,思念至深。
  为此,笔者与苏群(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教授)于2003年9月18日驱车前往东南大学,重访前中大校园,再睹母校三大标志物,感慨良多。
    一、圆顶大礼堂
  当我们一走进校门,便看到古老梧桐夹道,浓荫蔽日,凉风习习,清爽宜人;图书馆、实验馆前芳草如茵,清馨静雅。正中建筑便是校友们朝夕思念的圆顶大礼堂。
  据史载:中大礼堂是张乃燕校长筹款,于1930年动工兴建的,后因经费困难而停工。1930年12月,朱家骅任中大校长,他以其在国民党中央的地位和影响,藉召开国民会议的名义请得拨款,由建筑系卢毓骏教授主持续建,1931年4月底竣工。这座矗立在校园中心的大礼堂,在众多建筑中独具特色。庄严雄伟的圆顶造型,圆形水泥列柱支撑着人字形山墙,七十多年来,成了中大的标志,在万千校友心目中象征着母校的威严、豪迈与辉煌。
  悠悠岁月,风雨沧桑,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座礼堂已显得陈旧、苍老,外表多处斑驳。1999年,台湾实业巨子余纪忠校友,捐巨资一百一十四万美元,将礼堂修缮一新。如今坐在礼堂中,抬头仰望穹隆下的白色窗格,萦怀百年文化积淀,一种热爱母校的情怀,不禁油然而生,遂口占一绝:
  圆顶礼堂气魄雄,百年苗木尽葱茏。
  钟山灵秀弦歌地,闪烁星光灿碧空。
    在大礼堂前,新建有八边形喷泉池,十分壮观。池南镌刻百年校庆石碑一块(止于至善)。碑文叙史精炼,气势磅礴,文彩飞扬,值得校友们一读。
    二、六朝松
  自大礼堂向西,便是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科学女皇吴健雄校友纪念馆。由于是星期天,我们未能入内参观。再沿南高院西行,经体育馆即到六朝松畔。令人惊奇的是,这株千年古松,虽屡遭雷电袭击,躯干枯老,累累伤痕,但虬枝翠叶犹茂,显示它不畏强暴,敢傲风霜,坚韧顽强的品格。这正是象征着一种“中大精神”,它鼓舞着中大人顽强拼搏,锐意进取,造就一代又一代英才。此时,笔者不禁心潮起伏,诗以赞之:
  鸡笼山下六朝松,钢骨虬枝傲劲风。
  雷击霜侵何所惧,历经冬雪更葱茏。
    三、梅庵
  自六朝松向北行数十步,便是梅庵。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民国后署清道人,江西临川人,清光绪二十年(1895年)进士。近代著名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鉴赏家。1905年兼任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提倡科学与国学、艺术相结合,是高等学府设立美术学科的第一人。他视教育若性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要求教师德学兼备,具有热心、耐心、事业心,要求学堂管理者威慈皆备,通晓教育原理和章程。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倡导和培育了俭朴、勤奋、诚笃的好校风。
  1916年南高校长江谦为纪念李瑞清办学功绩,于六朝松畔建茅屋三间,取名“梅庵”。1993年改为砖混结构,面积204平方米。由史学大师柳诒徵书匾。20世纪20年代,梅庵曾是会议、讲习场所,梁启超、胡适之、恽代英、瞿秋白、邓中夏等曾在此讲学或活动过。中央大学期间,此地乃音乐系琴房。
  如今梅庵已经修葺,焕然一新。梅庵前还立有李瑞清塑像,庄严肃穆,令人敬仰。周围巨柳成荫,修竹滴翠,曲径花坛,错落有致。正是:
  六朝松下话梅庵,琴韵书声意未阑。
  若使庵中师健在,定将泼墨绘新篇。
  时间已是下午五点,红日西坠,晚风徐来。当我们从西门离开东南大学时,仿佛仍可听到大礼堂前的喷泉润物声、六朝松下的书声、梅庵的琴声和柳林中的知了声,它们组成了一支和谐、悦耳的交响曲,随着阵阵清风,飘满校园,越过粉墙,飞向远方……,感触到每一个校友的心灵。
  (编者注:作者为气象系四○级校友,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