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柳诒征周悫师生情轶闻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18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1455

名师嗟赏孝思笃
让历史画面回到南高时期—
1920年初冬,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科教授柳诒征,在六朝松旁的教习房,对着一份学生周悫的诗稿,久久凝思,表示由衷地嗟赏,此诗孝思纯笃,句清词雅。
冬夜读家书知母病有作
庚申(1920)
儿病母在旁,一刻不去侧;母病今如何?儿作千里客,思母复思母,欲飞不能得。中夜起彷徨,默祝上苍格。愿母早安康,聊解儿心幅。吾母何所劳?家事丛脞积,吾母何所思?思儿肥与瘠。儿肥母自喜,儿瘠母心恻。母恻儿何知,儿肥母自怿。忆我来学时,吾母抚儿说:“母身虽在家,心随儿行役。尔父体素健,年已过半百;我今一年来,两鬓发渐白。亲老家贫语,儿须牢记忆。”儿时无所答,唯唯承颜色。今我来此间,式饮与式食。心中常憧憧,惟恐亲心戚。时交冬月初,寒暖屡变易。吾母虽知卫,得母为寒袭?病母不得侍,有子复何益?抚心增内愧,思之泪沾臆。越日发家书,云母已平适。对书长无言,惟觉心脉脉。
接着,诒征先生在诗后加了批语:
情真语挚,可入小学弦歌。
周悫字雁石,号石公,生于1894年,江苏海门人。1920年秋,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他感激师长的栽培苦心,更加发愤向学,1925年,他成为东南大学首届毕业生,成绩优异。名列全班第四。
随侍册府展鸿图
诒征先生是学术界宗师,1927年,怀着文化兴邦的宏愿,就任江苏国学图书馆(下称国图)馆长。为办好国图,他把所器重的东南大学毕业生范希曾、向达、缪风林、王焕镳调入襄助。1930—47年间,周悫也应柳师之召,两度至国图工作,先后任访购部、印行部、编辑部主干和主任。
关于访购工作,周悫按照柳师要求,以补全《四库全书》为主线,大力充实馆藏。他贯通文史,熟悉古籍源流与版本知识,更有强记能力,对许多古人的别号、室名、官职、郡里,不加查考,可以随口应答。他广泛地和新旧书店建立联系,还时陪同柳师亲自去旧书摊寻访秘本、孤本,终于购到了许多宋元明清的佳刻和抄本。当购到宋刊《春秋五行灾异卦炁  属比考》时,诒征先生惊喜交加,誉为“南国遗珍”。购人的温保深的《春树斋杂著》手稿本和盛佐的《仪礼集编》旧抄等,正是本馆要补齐《四库全书》的缺种。1935年,从北平通学斋购得的《江冷阁诗文集》,为《四库全书》未收的书。《江峰漫稿》,著者吕高字山甫,明嘉靖初八才子之一。钱廉益、朱彝尊选诗时,曾见此书;《四库全书》未收,自来藏书家都未著录,现经多年访求购回。还有不少坊刻、家刻、从书、抄本等,也源源购入和交换到。抗战开始时,国图已拥有善本57,000本,藏书达24,0000册,古籍藏书的数量和质量,仅次于北京图书馆。
诒征先生主张学术成为天下公器,而古籍的珍本、秘本、孤本,往往被藏书者秘守着,不肯外传,学者苦求不得。因此他对国图所藏的珍本,有选择地进行影印,或就存版重印,以期扩大影响,流惠士林。在柳师的主持下,周悫继缪凤林之后,连年完成了许多善本的影印和重刻工作。如《元牍记》、《咏怀堂集》《野菜博录》、《韦苏州集》,取自馆藏八千卷特藏本影印;《正气堂集》,取自馆藏武昌范氏旧藏本影印;《花草粹编》,取自馆藏万历原刊本影印;《歌代啸》,则用馆藏精写本影印;而《藕香零拾》三十二种和《惠风丛书》,取用馆藏木版重印。为配合抗战形势,还影印了《平倭通录》、《三朝辽事实录》、《山海漫谈》等书,旨在揭露上历史上倭寇的侵华罪行,激发同胞爱国心,增加御侮胆略。
印书工作十分繁重,国图珍本平常不许出馆,每次都是由周悫亲自携住上海制版。纸张选上等宣纸或连史纸,装订精良古雅。国图每有新刻关世,学者视为至宝,争来购买。1931年,国图把一批影印古籍,送比利时在杭州举办的百年独立纪念博览会陈列,深受国内外人士赞赏,比利时政府还向国图颁发了金质奖章。
为充分发挥藏书作用,诒征先生指出:“万有之学,不能尽谙,则合多人竭日力以缒泅于学海,冀窥其途辙鳃理,以待群彦之责索”,从而倡议编印《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该目录分古籍为经、史、子、集、图、志、丛书七类,正编收善本37,000种/58,228册/470,840卷。这一工作,给治学者查考古籍,带来极大方便,促进了学术研究。 前期主编为王焕镳。诒征先生于序言中说明:“王君(焕镳)别辑《首都志》,子部属周雁石悫,整比志稿竣,又为补编十二卷。”他在《盋山牍存》又追述:“周君悫学术尤有根柢,馆目半经其手订”。抗战前一年,调周悫任编辑部主干,除编印图书总目外,还要编辑国图年刊。
国图在抗战中,图书全部散失,馆舍被侵占。1945年8月抗战胜利,诒征先生于10月由渝返归南京;11月,急电在海门的周悫到京复员,任国图主任,筹措恢复事宜。1946年4月,文化接收委员会将敌伪掠夺的一百余万册图书,全部集中到鸡鸣寺文管会,由各单位凭书上的单位印记认领。柳公委周悫为国图代表,交涉和认领属于国图的图书,包括一部分印信页已被撕去而本来是国图的书。周悫有一组七绝诗,记述当时情景:
争说国图善本多,特藏专室意如何。
实呈异采八千卷,劫后灰尘手自摩。
红羊乱后又东倭,两次遭逢劫自苛。
今日喜君无恙在,他年容我细吟哦。
善本查完别室移,翻来随手觉珍奇。
赫然节孝元刊在,喜得陶君不自持。
读书种子绝何曾,满地缥缃堆几层。
平日少书无限恨,而今多友恨难胜。
  经过数月努力,国图收回了18余万册图书和馆舍。百废俱兴,历尽艰辛,诒征先生忧劳过度,一度病倒。1946年8月,停闭九年之久的国图重又开放。
晨昏教诲硕果丰
  白门春雨,润物无声,周悫在国图时时得到柳师的教诲指引,治学重视史料和考证,鄙薄空谈浮夸;博览群书,长年录抄不息。
柳公诲导周悫:清代禁书是清王朝进行民族压迫的一种专制手段,也是学术界一大公案。民国以来,学者对清代禁书,虽有过一些研究,但缺乏系统和深入的探索,并指出,国图现藏的二百多种清代禁书,还未有人进行系统的研究。周悫遵从师命,将馆藏禁书作为研究课题。他参照咫尺斋所刻的禁书目录,逐一对比,馆藏有一百多种。1930年,又就清代军机处奏准的毁书目录顺序,列出59种,撰成《馆藏清代禁书述略》长文,对每种禁目的作者生平、内容、版本,作了详尽介绍,更分析了被禁的原因。然后在国图年刊发表,是民国年间研究清代禁书的重大成果之一。
诒征先生作为史学权威,在三十年代曾大力提倡地方志和族史研究。他自撰的《里乘》,以镇江地区明以来的重大事件为纲目,博征文献,条顺理畅,别开生面。在此启示下,周悫系统地搜集有关家乡海门的文献,撰成《海门耆旧诗抄》、《海门文外》、《海门诗外》、《通海三先生联语》(范当世、周家禄、张謇)等书;又为原籍太仓本宗,辑编《娄东周氏艺文志》、《娄东周氏家集·文编》、《娄东周氏家集·诗编》等书,成为国内族史研究的佼佼者。
经师人师今孰匹
诒征先生生于1880年,至1947年,自感精力日衰,准备退休。基于对周悫的了解和器重,他推荐周悫继任馆长。周悫十分感激恩师栽培,但自知不长于交际,无能力解决对外交涉中各类棘手问题。恰巧他的另一师长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希望他去浙大讲授目录学。于是萌动去志,向柳师递了辞呈,陈述曲衷:
敬师大人函丈  敬禀者,受业自奉命复员以来,随侍杖履,对于清点接收,以及内部整理工作,差免陨越,惟于对外交涉,时感心余力绌。自知秉性颛蒙,不善于周旋,而公务綦重,未便长此贻误,恳请准予辞职,无任战栗惶愧之至。柴愚由喭,还祈曲予裁成,仰瞻盏山,不尽依依。
专肃,敬颂
福安
受业  周雁石禀
1947年1月31日
师母大人万福

  周悫是东南大学弟子跟随柳师工作时间最长的人,他永远忘不掉师长的教育培养,尤其泽惠先人。周悫的父亲锡鳌公,字赞成,晚清秀才;民国后,在家乡创办培文小学,业绩卓著,旅京同乡会曾制“寿考作人”锦旗致颂。1933年10月逝世,柳公闻后,特撰联致哀:
寿考作人,教泽群钦被桑梓;
诗书启后,灵輀遽恸掩松丘。
同时又为赞成先生遗像题词:
食旧德,扇仁风。
有令子,能亢宗。
卜宅丘,瞻遗颂。
千百年,垂无穷。
  这一题词手迹,至今仍被周悫的子女作为珍件保存着。
1956年2月3日,诒征先生以七十七岁高龄在上海寓所逝世。当时周悫也在沪工作,闻讯后十分哀痛,亲往柳府吊唁。他回顾了恩师爱国清廉、热心文教事业、著作等身的光辉一生,撰写了挽联:
经师人师,当今孰匹?
史学书学,此后伊谁?
  下联的“书学”含义,是对书法与图书馆工作方面的合颂。柳公在国图的贡献和成果,作任何较高的评价都不过份。
接着又拟了第二挽联:
生有自来,与钱宫詹公为同岁;
死攸所往,先醉司命日而归真。
  “钱宫詹公”是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1728—1804)的官衔称谓。钱氏经历清雍正、乾隆、嘉庆三朝,曾在钟山、娄东、紫阳书院讲学,声望甚隆,著作有《二十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等二十多种。周悫借此表彰柳公的学术成就,可和钱氏媲美。两人的享年都是七十七岁。所谓“醉司命日”,是腊月送灶日———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代称。旧俗在此两日祭灶,送灶君上天。柳公逝日,用阴历计算是十二月二十二日。此联别具匠心,懂典故的人一看,就能知道柳公的享年和逝世日期。
隔了三年,周悫也在沪逝世。由于周悫的遗稿记载了当时的不少资料,这段师生情在几十年后重又得到人们的了解和重视,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张熙瑾
(作者为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编审、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