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士雯寄语东大学子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0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915

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士雯寄语东大学子

创新是一切事业的灵魂 

   “创新是一切事业的灵魂”,这是东南大学校友、我国著名的老年心脏病学与老年急救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士雯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全体东大学子的寄语。
王士雯院士是我国老年医学的开拓者之一,我国唯一的老年医学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学术带头人,为国家培养了第一批老年医学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月22日上午,王士雯院士来到东南大学医学院科技会堂为医学院的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老年多器官衰竭”的精彩报告。王院士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正患口腔溃疡,但一谈起母校,便滔滔不绝,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块土地引发了王院士深深的回忆。
据王老回忆,她考上中央大学时年仅17岁,当时医学院设在丁家桥即今天的东南大学医学院。在这里她接受了严格的医学教育,度过了6年美好而难忘的大学时光。当时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要求很严,考试方式也与众不同。王院士记得,有一次考病理学时,主考老师就是从一本深奥的病理学教材随机翻开一页提问书上的内容。在鼓楼医院实习时,根据学校要求做过很多当时在其他医科大学不要求完成的手术,这对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她的老师曾这样评价她在学校的表现:“王士雯有惊人的精力,与众不同的风格,她上进、好强、聪颖,有志气,她的人生之路一定是不平凡的。”学生时代以后的人生历程完全验证了老师的预见。
王士雯院士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是目前国内外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老年心血管病学综合研究机构。她为一位70多岁高龄的国际友人实施肺癌切除术,创造了肺癌手术后延长生命十多年的佳绩;她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将老年手术年龄由原来的60岁提高到100多岁。她还先后取得了“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的内科保障”、“脂蛋白与冠心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等1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并成功地保障了2000多例冠心病、肺心病等急症老年患者进行肺、胸、腹、泌尿系统等大型手术,抢救延续了数以千计的老人的生命。她曾说过:“我只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使更多的老年人长命百岁。”
“大胆求索、追求创新”是王士雯走上老年医学研究领域顶峰的重要原因,而创新精神正是她在大学老师的谆谆教诲之下养成的。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临床实践中,王士雯一直是在这样做的,每次到病房查看病人她都仔细的询问病人病情及治疗后的反应,从中探寻出新的想法和理念。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理论”就是在病房查床时总结出来的。根据该理论,她在临床上一改过去的哪个脏器不好就治哪个脏器的传统治疗方式,大胆地针对老年多脏器衰竭“连锁反应”的特点采取新的救治措施,从而使老年人多脏器衰竭救治成活率由原来的29%提高到59%。她还成功组织了对数十例4个以上器官衰竭患者的抢救,一举打破了4个以上器官衰竭患者死亡率100%的医学定论。
采访虽然结束了,但王士雯院士那永不服输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仅仅走别人走过的路,是不可能有更大的进步的,创新才是一切事业的灵魂”这句话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