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悼念钱钟韩先生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18日来源:浏览次数:1049

    钱钟韩先生因病长期住院治疗,与病魔作了几年斗争,曾经一度较为稳定,但最终还是病情恶化而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令人唏嘘不已。按照钱先生的遗愿,他的遗体捐献作为医用,而且不举行告别、追悼会之类的活动。一代宗师,就这样静悄悄地离开了人间!
  我未曾直接受业于钱先生,而是在上一世纪的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他领导下从事过多年行政管理工作。在和他长期的共事和交往中,得到他的言传身教,同样感到受益匪浅。钱先生学识渊博,他不仅是热工自动化学科的权威,对其他应用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他都曾不同程度地有所涉及,并有独到的见解。从我个人与他多年的接触中,则对他的思想方法和治学态度以及他的为人方面感受最深。
  钱先生数理功底深厚,他不同于一般的学者,并不固守于一个狭窄的专业领域,也不拘泥于用本专业人员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专业问题,有时亦引用别种学科的观点和方法。例如,他用电路理论去解决热工中的问题,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去考察社会现象,等等。这种思路可以为某些专业问题的求解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按照唯物辩证法,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相联系的,许多物理现象间往往有某种相同或相近的规律。钱先生就善于把握这些内在联系和规律,以此来处理学科的问题。我想,这可能正是他治学上能高层建瓴、触类旁通的诀窍所在吧。钱先生还提出了“实验数学方法”的理论,认为数学不应单用演绎的方法,亦可用“不完全归纳法”去得到欲求的结果。根据这一思想,他抛开了传统的数论分析的路子,而改用计算数学和概率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著名数学难题,不仅证明了猜想,而且还导得了一些过去数论分析未能提供的新内容。钱先生研究了物理学的狭义相对论,指出洛伦慈变换并未排除物体间作超光速运动的可能,认为超光速世界的存在是可能的。他还运用数学变换提出了“客观的线性速度场”的概念,在那里速度可以作线性叠加,且无上限。钱先生不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但他利用新思路和新方法导得了新结果,也来参与探讨这样的世界难题。不管这些新的思路、方法和结论是否能立刻成为被大家所接受的定论,但从中亦可看出钱先生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所体现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是贯穿在他一生从事的各个方面的工作中的,其中也包括教育工作。
  钱先生从教半个多世纪,桃李遍天下,其中已有不少人在科学技术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当他们回忆当年受业于钱先生的情况时,都认为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论文指导中,获益的主要不是他传授了多少具体知识,而是他在学习方法、工作方法以及探索思路方面的启迪。在办学上,他也有独立见解。当五十年代大家都以苏联模式为圭臬进行教改时,他却指出教改中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和专业划分过细的弊端,提出要吸取各种办学模式之长。他自学了俄文,研读了苏联教材,不仅不全盘搬用,还发现了某些错误。在他任校领导期间,除了抓提高教学质量外,很早就提出了要教学和科研并重,要抓学科建设。在他带领下,学校做了不少基础性工作,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钱先生清正廉洁,坚持原则,生活俭朴,自律严格。他一生勤劳,在耄耋之年,还致力于学术工作。虽然国家和人民给了他应得的评价和荣誉,但他自己不求闻达,淡泊名利。例如,对于各种学科的众多求教者,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予以指导。他的许多新思想、新方法往往反映在这些求教者的论文或成果中,但他从不计较,坦然处之,既不在这些论文上署名,当然更不会发生诸如署名次序之类的问题。在他看来,提携扶持后学,是为人师者理所当然的事,看着年轻人成长,甚至超过自己,是最大的安慰和快乐。直到最后,钱先生还以九十高龄,在病榻上整理修订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写的一些文稿,编印出版了他的第二本文集。在这本文集中,他提出了不少涉及各个学科的可作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他的本意是希望后人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上有所发展和创新。面对这样一位老科学家、老教育家表现出来的强烈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钱先生无憾无愧地做完了他的工作而仙逝了,然而他的业绩将长留在世上,他的教诲将长留在后人的心中,他的声誉将永垂学界青史。作为后辈,我们要以他为楷模,学习他怎样治学、怎样为人,这是我们对他最好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