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东南大学: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有高招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22日来源:浏览次数:1933

 

 

      百年办学历程中,东南大学一直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经过18年的持续探索与不断完善,东南大学形成了一种以青年教师教学培养为主线的立体化运作、层次化培养、人性化指导、长效化坚持的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如今,这一工作体制已经成为东南大学重要的办学特色与办学传统。

促青年教师成长的成功探索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全国大多数高校一样,东南大学的教师队伍也开始出现新老交替,许多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相继退出教学第一线,接班的是一大批刚刚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本科教学质量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学校的师资力量青黄不接,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直接上岗,在一定程度影响教学效果。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东南大学启动了旨在建立青年教师成长培养体系——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模式的探索。

从1989年至今,东南大学的本科教学督导的工作模式在探索中不断成长,现已形成两级五组、纵横交叉、行之有效的教学督导构架:横向上,设有校教学督导组,并分设首次开课培训组、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组、面上教学督导组、实践教学督导组、医学教学督导组等五个分督导组,各小组在独立开展工作的同时,在人员安排上可以交叉使用;纵向上,设有校、院(系)两级教学督导体系,其中校级教学督导组执行全校的教学督察、指导、评比和咨询职能,院(系)教学督导组执行本院(系)的教学督察、培养、考核、咨询职能,两级教学督导专家分别按照各自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行使职能,他们任务上有重点,业务上有交流,工作上相互配合。这种小组与小组打通,学校与院系打通,立体化、交叉贯通的五组两级教学督导方式,实现了对教学过程全面深入的监控,并且可以更具针对性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18年来,东南大学共聘请督导专家近千位,现有专职督导专家20位左右。学校、院(系)两级督导组通过系列讲座、观摩教学、随堂听课、试讲评议等活动累计培训首次开课教师1003人,每年督导全校课程一千门以上,留下了20000余份听课记录,仅督导组专家单炳梓的笔记上,就记载了200多名青年教师的讲课记录;自1993年起,东南大学每年组织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督导组评审专家对每个参赛教师进行4人次以上的随机课堂听课,进行全过程的跟踪评比和帮助,指导过的参赛教师达1592人,共评出各等级奖项656人次。

保障教学质量的守护神

       东南大学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郑家茂经常说:“本科教学督导工作体制是保障东南大学教学质量的守护神。”18年来,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模式正是在忠实地执行着这样一种责任。按照《东南大学首次开课培训要求》,青年教师走上本科讲台之前必须接受首次开课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具备长期担任本科教学主讲教师的资格。首次开课培训教给青年教师的不仅仅是教规律、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传授教学艺术与教学经验。

      在教学督导制度的推动下,特别是在老教授们甘当红烛的无私奉献与长期不懈的传、帮、带下,东南大学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稳步提高,而且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认可。事实证明,督导组专家的意见与学生评教结果有着非常高的吻合度,在首开课培训中获优秀等级的教师和在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获奖的教师,通常在学生评教中也都得到很高的评价。外语学院的青年教师金晶,是2007-2008学年第2学期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而她曾连续三年在校学生会组织的校园十佳教师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东南大学教学督导体制的成效在东南大学本科教学的课程建设上体现得更为充分,一大批具有东大特色的教学优秀课程和优势学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07年,东南大学11个一级学科名列全国前十名,其中6个一级学科位列全国前五名,20门课程荣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其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主要基础课已全部建成国家精品课程,大类学科基础课则有7门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8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专业主干课程5门建成国家级、18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另外,由东南大学推出的《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多部系列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还被国内数百所高校采用。

校师资力量提升的助推器
      在教学督导制度下,东南大学的青年教师正在迅速地成长着。很多曾经参加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的年轻教师现已成长为东南大学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1994年首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获得者张建润,现在是机械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第二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陈薇,现在是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史》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1996年第三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舒赣平,曾四次荣获东南大学优秀教学一等奖,东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997年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陈建龙,对学校的青年教师培养政策感触尤为深刻,他说:“学校立足于青年教师培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让走上教学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有了一个成长成才的可靠机制保障。”如今的陈建龙教授已经是博士生导师,数学系主任及数学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及江苏省“333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曾获东南大学吴健雄、袁家骝奖,亿利达优秀青年教师奖、教学工作优秀一等奖等,由他主持的《线性代数》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级优秀课程,《工程矩阵理论》被评为东南大学优秀研究生课程。

       优良的政策催生一流的师资。截至2007年底,东南大学已经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以促进优秀中青年学者成长为目标的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7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79人;仅2007年,就新增加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创新团队,8名“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1名中青年教师成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青年教师成长的蓄水池

        经过18年来持续不断的发展,如今,以青年教师教学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督导工作体制已经成为东南大学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蓄水池。2006年,东南大学正式将参加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作为青年教师晋升副教授职称的必要条件写进了《东南大学教师职称晋升条例》:“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晋升教学为主的副教授必须参加授课竞赛并获奖,晋升教学科研并重的副教授必须参加授课竞赛并获得考核通过。”此外,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二等奖获得者在晋升副教授职称时,在晋升的时间上不受5年年限的限制。东南大学《关于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暂行办法》还明确规定,学校每年以通过入校教育、首次开课培训和在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获奖的青年教师为对象组织一次选拔活动,选出在教学建设、课程改革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成绩优秀者,作为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拨给专项经费连续资助3年,支持其进行教学改革和专项研究。2007年,在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中,东南大学又将青年教师获奖者与教学名师一起单列为跟踪培养对象,明确表示鼓励优秀青年教师申请教改项目,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受益于东南大学教学督导工作的青年教师有很多。如建筑学院的陈薇、土木学院的舒赣平等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的获奖者已经被列为东南大学教学名师培养对象,而机械学院的钱瑞明教授已经成长为江苏省教学名师。同时,这些青年才俊中许多人现在也已成为东南大学高水平教学带头人和国家或省级教学名师的培养对象。

    “诚朴求实,止于至善”。以青年教师教学培养为主线的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模式,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全面承载着的都是东南大学百年来臻于完美的不懈追求。特别是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六届的东南大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如今已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正如东南大学教学督导专家组的彭沛教授所说:“教学督导工作中的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已经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品牌。”

 

2008年4月18《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