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镌刻在江苏大地上的七块“金牌”──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东大产学研合作之路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1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1023

 

镌刻在江苏大地上的七块“金牌”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东大产学研合作之路

 

  近十年来,作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东南大学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不断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和显示度,在为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骄人的答卷: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七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一
        5月中旬,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08年度全省高校科技工作服务江苏情况的统计结果,我校在科技项目及团队、科技经费、科技基地、四技经费、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项目验收鉴定、专利情况、科技成果获奖等所有七项指标中均名列第一,在为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中交出了令人骄傲的答卷。
        据悉,我校现有两个江苏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分别是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和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团队。2008年我校承接了江苏省各类科技任务863项,其中参与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8项、省科技厅项目59项、省教育厅项目33项、省其他部门项目77项、市县项目60项、企事业单位项目616项,共获得科技项目经费3.67亿元,其中通过与各种企事业单位合作而获得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等“四技”经费2.85亿元。依靠与江苏省的密切合作,我校现有发病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南京通信技术实验室等11个省重点(建设)实验室,苏州市生物医用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8个市县级合作实验室。同时建设了江苏省信息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6个各类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经过努力,2008年我校共获得1980项科技成果,其中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数933项(在江苏转化数616项),企事业单位验收数398项。承担江苏科研项目申请专利511件、江苏科研项目获授权专利176件。去年我校在江苏范围内获得省和市(厅)科技进步奖21项,宽带移动通信射频、天线与分集技术,功率MOS集成电路设计及制备工艺关键技术及应用、微纳医疗器械的设计理论与制造等三个项目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今年我校在江苏省高校科技工作服务的统计中获得七项第一不是偶然的。近年来,我校在这全部7项指标中均名列前茅。 2006年江苏省内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我校在该统计中,四项指标位列全省第一。2007我校在该项统计中五项指标名列第一。2004至2008年的5年中,我校与企业合作共获得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56项,涉及省政府资金投入7亿多元。
 
光辉的行程:大江南北行唱出东大服务心声
        我校连续在江苏省高校科技工作服务的统计中获得佳绩非一时之功。它依赖于我校近十年来采取的非同寻常的措施。从2000年12月在南京举办“东南大学首届科技成果展”开始,为期两年多的东南大学科技成果巡回展“大江南北行”活动在10万多平方公里的江苏大地展开。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的带领下,包括院士、长江学者等在内的科研人员乘坐着“科技大篷车”,带着1000多项科研成果,走遍了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意向648个,协议金额达8亿多元,涉及投资30个亿。活动中,一些院系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相关领域的产业联姻,建立研发中心。
        2007年11月21至22日,在校党委书记胡凌云、副校长沈炯的带领下,包括“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黄庆安、熊仁根教授在内的近40位专家学者带着数百项最新的科研成果来到苏北重镇徐州市进行展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洽谈、对接,标志着东南大学新一轮科技成果巡回展“大江南北行”活动正式启动。12月27日至28日,在校领导易红、刘京南、沈炯的率领下,包括“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王志功在内的50多位专家教授带着近200项最新科研成果到常州进行展示洽谈,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也同时揭牌。通过展示洽谈,我校共与常州市地方企事业单位签署合作协议9项,预计项目合作金额近900万元。12月29日上午,东南大学苏州科技成果展示洽谈会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举行。易红校长和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共同为我校在苏州建立的“苏州市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等揭牌。通过展示洽谈,我校共与苏州市地方企事业单位签署合作协议8项,预计合作金额达1100多万元。此外,我校还组团到扬州、南通和连云港等地开展产学研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2005年,我校改革产学研发展中教授与企业直接对话的简单做法,创立区域(专业)研究院模式,建立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作为我校与地方合作共建的一个重要项目,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从2005年10月建院成立到现在近四年的时间,已经从最初的“一块牌子研究院”发展成为一个占地100亩,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拥有10个苏州市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分中心,设有东南大学软件学院(苏州)和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在院实验室和软件学院的硕士及以上研究生600多人,25个在园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是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研究型、开放式的新型研究院。东大苏州研究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被苏州市誉为“市校合作最成功的范例”。而他们在异地办学建院历程中的探求和创新,也被胡凌云书记称为,这是东大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树立的“一面旗帜”。
        我校不仅通过“大江南北行”活动走出校园,而且还先后举办多种活动把相关的党政领导和企业家请进来。2004年11月,我校把江苏13个地级市的党政领导和企业家邀请到东大参加“产学研高层论坛”。以论坛作为交流平台,官、产、学、研各方共同把脉产学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交流经验,共同解决困扰产学研向纵深发展的问题。在这次论坛上,东南大学与江苏省13个地级市正式建立了科技信息联络员制度,一年两次的信息联络员会议把东南大学和各市的合作推向深入。2007年,东南大学又举行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科技局长产学研高层论坛”,进一步加强与各市的产学研合作。今年6月3日,我校还举办了“校企联合研究中心高层论坛”,参加论坛的各位企业负责人分别畅谈了与我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体会和经验。
        近十年来,东大的产学研实践经历了从以学校组织教授与企业家合作为主、以产学研合作体为主到以区域(专业)研究院为主的三个阶段,并形成了区域(专业)研究院模式和校企产学研合作体的两种产学研模式以及区域研究院、专业研究院和校企产学研合作体并存的三个圈层。已经建成的东南大学江阴新材料研究院和正在建设的东南大学-宜兴环保工业研究院、东南大学-扬中电力电气研究院、东南大学-连云港港口物流研究院、东南大学-南通船舶电子研究院和东南大学-泰州医药研究院等专业研究院作为我校产学研工作的新事物也势必在我校产学研之路上扮演重要角色。东飞显示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东大-常州太阳宝热利用联合工程研发中心等我校和各类企业成立的29个产学研合作体已经和即将为国家和江苏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校在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全国其他地区的产学研步伐。近年来与福建、安徽、浙江、山东等省不断进行官方或企业间的合作。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日益强烈,给我校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极好的机遇。2007年3月,我校沈炯副校长带领学校科技处、能源与环境、自动化、信息科学与工程等学院及有关重点实验室的负责同志、学科带头人一行9人赴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交流学校贯彻落实省部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广东产学研合作的愿望和工作设想。广东省相关部门对我校的设想大加赞赏,并给予了有力支持。自此,我校在江苏省外进行的有组织的规模产学研合作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也标志着我校在服务社会的理念指导下,产学研工作又迈向了一个新的起点。
(嵇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