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地方债务危机当以希腊为鉴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0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741

 

 
 
    希腊的债务危机终于有了下文。欧元区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掏出450亿欧元巨款援助希腊。希腊危机无非就是因为政府拿主权信用担保,举债过多,赤字严重,最终酿成政府信用风险和重大危机。和希腊相比,我国一些城市的政府债务风险并不小,但它们似乎并不紧张。然而,这一问题极其严重,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酿成系统性重大风险。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加快本地经济发展,“设计”和组建了形式多样的政府融资平台,或叫城市建设集团,或叫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或叫交通建设集团。其目的都是一个:向银行借贷融资,然后用融来的资金投向政府指定的项目。由于这些政府融资平台名义上的身份都是企业,绕开了政府不可以直接举债的有关规定,银行给这些企业借钱也成为企业行为,但实际上政府是债务人。现在,这笔债已经越聚越多,到了惊人的规模。
    地方政府到底负了多少债?据某媒体援引中金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介绍,到2009年末,全国各地方以政府融资平台名义的银行负债已达7.2万亿元的规模,这还不包括非银行的负债。如果这个数据基本属实的话,那么,连同普通国民在内,都和地方政府一样坐在一个巨大的“火山”口上。7.2万亿元相当于中国2009年GDP的21.5%,是当年地方政府全部财政收入的2.21倍。
    一些地方政府过度透支信用,存在未来偿债能力跟不上债务的风险。我国的地方政府基本上是吃饭财政,政府正常收入并无结余还债,只有靠预算外收入,其中主要是靠卖地收入。但是,卖地收入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甚至有可能到最后无地可卖。实际上,有的城市的土地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再卖就要卖基本农田了,而这是国家土地政策的“红线”。
    银行向地方政府放债过多,因此导致贷款结构严重不合理,存在银行资产质量的风险。在现行体制下,各家银行都在竞相做大贷款规模,政府的融资平台是银行积极拉拢的对象。银行有一个错觉,即向政府的贷款是最可靠的,而且规模大、收益高。如果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发生严重信用风险,无力还债,将有可能拖垮一些银行,造成连锁坏债和重大负面影响。
    目前,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之间并无“防火墙”,中央财政的一些钱也是由地方政府代收的,一旦地方政府还不了钱,中央财政可能被“绑架”。如果出现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中央要么帮地方政府还钱,其结果是影响国家财力和政府形象,甚至被迫加大赤字规模;要么继续让地方政府无节制地卖地,造成土地市场和房产市场进一步的混乱,房价也会越抬越高。
    地方政府用融资平台借来的钱,建设了大量项目,这些项目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对经济发展有利,但也有乱上项目、效益不高的现象;第二类是城市广场、会展中心、大剧院等城市形象项目,没有足够的未来收益,甚至连利息都还不上;第三类就是楼堂馆所,一些地方政府借扩大投资之名,实际上是在扩大政府消费。地方政府举债建设,是想做成一些事,也会有利于短期经济增长,但从长远看一定是得不偿失。
    经济发展的过程总会有风险。局部的风险和结构性风险容易克服,造成的伤害是可控的。最值得警惕的是系统性风险,它会影响经济全局的稳定,地方政府的过度举债行为如果不加以规范和限制,就有可能酿成系统性风险。现在,虽然银行监管部门已经开始监控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然而,这一问题不仅仅关乎银行的风险,还涉及到政府信用风险以及财政风险,必须从更高层面和多种渠道加以监管,坚决控制地方政府的财政信用过度膨胀,化解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作者是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徐康宁教授)
                                                      (2010.4.14《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