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东南大学采取四项措施 着力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0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877

 

 
    东南大学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充分发扬本科教学的优良传统,着力从优化与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强化课程教学过程管理、加强课程教学队伍建设、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等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一是着力优化与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学校统筹建设一批高品质公共选修课、大类学科基础平台课、跨学科(专业)选修课,以适应加强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基础,进行大类培养的要求。坚持重点建设以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为主体的优质课程资源,积极拓展研讨课、双语课、概论课、案例课、项目课、本硕共享课等新型课程。加快建设校、院(系)网上课程中心,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讲稿(课件)、习题、课程总结等教学材料及时上网,建立学生与教师网上教学互动平台。
    二是着力强化课程教学过程管理。学校切实提高本科教学基础建设,推进“六要素”管理,提升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水平。在备课环节,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知识讲授的精炼性、教学方式的启发性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编写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讲稿(课件)等材料有助于实现研究性教学。在讲授环节,打破“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格局,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做到精讲多练,杜绝照本宣科现象。在讨论环节,根据教学特点安排适量的讨论(课堂或课后),并将学生的发言情况、能力表现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在答疑环节,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安排集中辅导答疑或临时辅导答疑以满足学生需要。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大类学科平台课程等由多位教师承担的课程,可以采用课程组集中辅导方式答疑。主讲教师可以安排助教协助答疑,或网上辅导答疑。在作业环节,各课程根据教学要求布置学生作业或课后学习内容,学生作业应全部批改;对于作业量多的课程,主讲教师应申请配备助教帮助批改;除传统批改方式外,可以采用课堂集体批改、网上批改等方式;主讲教师应至少批改1/3,及时掌握、记录、反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作为该课程平时成绩的依据。在考核环节,要做好对平时作业、讨论表现、平时测验及期中和期末考核等方面的考核,考核方式与具体要求应该在教学大纲中明确。学生无故缺课累计超过课程学时的1/3,或抽查旷课三次,或缺交作业(含实验报告)三次者不得参加考试。课程考核结束应认真进行课程总结,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相关材料及时归入课程文档。
    三是着力加强课程教学队伍建设。学校加强教风建设,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当前着重解决部分教师在备课、辅导答疑、作业批改、交流讨论等教学环节上精力投入不足,课堂上只教书不育人、只讲课不管纪律等问题。学校要求各院系及教学单位建立健全教学检查、听课督导、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并加强宣传,认真执行,以促进优良教风的形成。完善课程教学负责人制度,鼓励高水平教授领衔建设课程教学团队。学校推动组建老中青搭配的教师梯队,建立课程主讲教师的A、B角制度,院(系)为年轻教师配备导师,首次开课的年轻教师在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指导实习或设计、考试阅卷等环节应系统地接受培训与指导。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活动,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教法研究,经常组织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牢固树立课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持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在加强现有师资教学水平提升的同时,积极选聘一批国内外高水平教授和校内教学效果优秀的非在(编)岗教授、副教授,以及企事业单位高水平专家来校承担本科教学任务。
    四是着力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将备课、讲授、讨论、答疑、作业和考核等课程教学过程基本要求纳入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开展校、院(系)两级课程教学评估,学校对列入学校重点建设的通识课、大类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及公共选修课进行评估;院(系)对本院(系)教师所开设的各类课程进行评估。各院(系)依据各类课程特点制订评价标准,定期就网上相关材料、课程教学六个基本环节执行情况等开展教师自评、专家评价与学生评教等教学评价活动。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为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作为评优和晋职的重要参考依据;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不合格的教师将暂停其讲授该课程的资格,要求其通过观摩学习和接受听课指导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经院(系)考核合格后才能恢复其讲授该课程的资格。
(2010.1.7《教育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