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济天下,也善其身——记东南大学的产学研合作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8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916

江苏高校科技工作服务本省情况显示,东南大学2008年全部7项指标位列全省第一,200920106项第一;20042010,东南大学获得江苏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85,涉及省政府资金投入9亿多元,位列江苏高校第一;2010年科研经费到款11.38亿元,产学研经费超50%,连续多年稳居江苏高校之首。用东南大学副校长沈炯教授的话说,东南大学已成为江苏高校校地互动及产学研合作的标杆。

从“请进来,走出去三个圈层

东南大学10多年的产学研历程,“历了从教授的个体行为到学校集体行为的转变。沈炯副校长告诉记者,教授的自发行为对学校决策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后,学校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邀请江苏企事业单位交流洽谈,组织科技成果大江南北行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东南大学开始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和科学发展问题,圈层模式应运而生。

据悉,该校已与江苏13个省辖市签订了协议,初步形成了三个圈层的合作模式。第一圈层为与地方政府共建的区域研究院,目前有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等几家;第二圈层为与地方政府、企业或企业联盟合建的专业研究院;第三圈层为与企业建立的产学研合作体。目前,东南大学已与国内外企业组建了44个产学研合作体,获得科技经费近亿元。

“量体裁衣”为经济发展注入能量

为使产学研合作体顺畅运营,校方制定了市场需求牵引、企业投入保障、首教授负责、校企联合管理的机制,还专门成立了校企管理委员会,由分管科技的校长做主任,给企业注入强心剂

这一机制使校企产学研合作体成为最成熟的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企业投入研发经费6800万元,校企双方申报国家973项目1,863项目3;荣获国家奖2,部省级奖4;申报专利148,获得专有技术45项。

而针对苏锡常建立的区域研究院,也在产业转型和技术创新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以苏州研究院为例。东南大学把该院定位于“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技术成果转化,为苏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派出专家走遍了相关的大中型企业,针对区域内的创新需求进行深入调研。目前,已建成10个苏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苏州分中心。

专业研究院以行业集聚为基础“量体裁衣”,领跑行业技术创新。如学校针对镇江电力企业集中的特点,建立了智能电网研究院。

学校和社会相得益彰

以创新为主导,主动适应区域发展,政府最关心、企业最感兴趣、老百姓最需要的产学研合作,是东南大学一以贯之的理念。产学研合作是大学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主渠道,是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有效方式,这已是东南大学的共识。

国内尤其是江苏多项重大工程都有该校科研成果的支撑。“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及应用”技术在南京长江多座大桥中应用,达世界一流水平;现代预应力等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大跨径结构的难题,在南京奥体中心等30多项工程中应用,节钢率达20%-30%

在产学研合作中,东南大学造福社会,济天下的同时,善其身。这种完善在三方面:一是通过合作中的不断整合,在回报社会的同时,学校相关专业和学科也得到了积淀和发展;二是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科研实力得到提升,获奖成果不断涌现;三是教授们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反哺课堂,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言传身教。据了解,目前东南大学已与江苏省内50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联盟,2000余名科技人员常年服务于生产一线。

“东南大学是部省共建的‘985’高校,得到了国家和江苏的大力支持,我们仅用心回报还不够。东南大学校长易红教授告诉记者,目前产学研合作中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前瞻性还不够,二是以企业为主导的合作机制,往往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应由技术推动,东南大学要用领先的科研成果主动引领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