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双枪老太婆”陈联诗在绵阳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1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1585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读过纪实小说《红岩》,小说中“双枪老太婆”的感人形象至今赫然在目,人们无不为她手握双枪、百发百中的枪法所佩服。可是,“双枪老太婆”曾经来绵阳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事迹却鲜为人知。小说中的“双枪老太婆”,是以陈联诗为原型的典型人物。陈联诗又名陈玉屏,1900年出生在四川岳池一书香之家,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系毕业,平生热爱书画艺术,曾教书当老师。1941年,陈联诗曾经来绵阳,一边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一边干起板车运输业,以实践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心愿。
    1935年3月,四川军阀杨森对华蓥山游击队猖狂进攻,数千名游击队员和支援群众倒在血泊之中,陈联诗丈夫廖玉碧被叛徒出卖而砍头示众。陈联诗带领余下的游击队员化悲痛为力量,在华蓥山宝顶寺宰香发誓:剩下孤儿寡母也要把华蓥山红旗打到底!她机智果敢,出生入死,当了游击队支队长,真的能打“双枪”,左右逢源、百发百中,人称“双枪陈三姐”,不愧是川东游击队著名的女指挥员。
    1941年1月4日,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新四军3000多人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政委项英被叛徒杀害,全国革命斗争暂时处于低潮。这时四川三台、射洪、绵阳等地下党组织也遭破坏,不得不将地下党员疏散到江油工作。3月,中共川北特委成立,传达中央关于国民党统治区贯彻“长期埋伏,积蓄力量,隐蔽精干,以待时机”的方针。陈联诗受中共四川省委的指派,来绵阳投靠亲戚林佩尧(地下党员、四川省粮食储运分局绵阳民食供应处总务课长)。她一方面加强绵阳地下党的领导,准备适时组织工人运动,另一方面也依靠林佩尧的社会关系隐蔽运送军粮,保证军需,并为华蓥山游击队筹集资金。陈联诗来到绵阳先后住在江油农村田家寺和绵阳城区马家巷,有时应爱国热血青年杨云涛之邀入住其家里。她的公开身份是板车行——“联昌”运输行孤孀女老板。时年41岁的她时常身穿素色旗袍,一头短发,身体健壮,显得格外文静大方。她深入群众,组织绵阳无业穷人为板车工人,运送粮食来往于乐至、遂宁、三台、简阳、绵阳一带。在经营运粮生意中,她深知粮商奸诈,多次智斗官商勾结;她不畏沿途袍哥恶棍为难骚扰,能说会道,纳顺言语,奔走各县;她更不惧怕土匪猖獗,以她特有的文韬武略,保障了游击队的军需和民食。一个斯文的女知识分子敢干板车运输行道,能担当如此重任,实属女中英豪!
    陈联诗来绵阳开办板车行,带好这个板车队伍,管好这帮游民,靠的是“对工人好!”她账目公开,设置专门的会计、出纳,三月一盘点,年终大清账。节约一切开支,增加工人收入,从不吃工人运费的回扣。工人租用板车,也从不收取租金。以心换心,组织工人,团结工人,取得了工人的信赖。是时,抗战形势非常严峻,日本侵略者已打到贵州,直逼四川,贪官污吏与不法粮商乘机勾结,囤积居奇,用开水泼进米里,往米里掺沙子,祸国殃民,大发国难财。但陈联诗运粮特别细心,一旦发现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她一改文静秀丽的气质,变得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不是淋漓痛骂,就是无情揭露。她坚持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直到抗战胜利为止。
    1943年8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去世,蒋介石集揽党政军大权于一身,革命斗争更加艰巨。为了保护地下党人的安全,同年底,陈联诗奉命离开了她开展地下革命活动近三年的绵阳,去到成都发展。
    可惜,1960年她早年去世,终年60岁,但她给后人留下了一座永存的丰碑!
(《绵阳晚报》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张思官校友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