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我与东南大学——写在母校110周年校庆之际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2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1605

     今年六月,校友宁宁给我送来了母校东南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纪念品,望着那精美的画册和一件印有“东南大学”字样的白底黄字T恤衫,不禁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仿佛又回到了27年前在母校学习生活的难忘日子。

苦读东南院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全国上下百废待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振兴中华”的改革开放浪潮滚滚而来,国家急需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干部队伍,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1985年,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建工局决定委托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举办“建筑管理工程”专业干部专修科,并通过成人高考在全省在职基建干部中招生。听到这一喜讯,自己又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啊!记得1966年8月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我曾经到南工看过大字报,那绿树掩映中的高楼深院是那么神秘,那么诱人!如果有一天我成为南工学子,该是多么幸福啊!担忧的是,我当时的文化水平只有初中,虽然四年中专毕业,后又上夜校读了一些课程,大抵也只有高一水平,因文化大革命整整耽误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年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取得组织同意后,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突击复习,其中两个月在无锡复习,白天去清名桥初中,晚上去无锡七中,把高中课程连轴上,轮番学习、复习;后来又到南京,在航务工程专科学校脱产复习了一个月。终于,我这个连“极坐标参数方程”都没有学过的初中生,凭着自己的执着和毅力,通过了全省成人高考,在政治、语文、数学、化学、物理、外语六门综合考试中,以总分295分(录取分数线275分,其中数学考了80分),过线中榜。当无锡建工局组织科张科长电话通知我已被南工录取时,我兴奋得差点跳起来:“是吗,是吗?”我简直不敢相信,眼中滚动着泪花。此时,我已工作了十五年,期间当过泥瓦匠、施工员、工长、施工组长、工程处主任,在建筑公司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我迫切需要更新知识,实现飞跃啊!这样,1985年9月1日至1988年6月30日,我在南京四牌楼2号(南工校址)学习生活了近三年,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书。

    这是我人生中不平凡的三年,38岁上大学,40岁毕业,个中辛苦,不言而喻。南工是一个治学严谨的工科院校,他不仅要求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扎实的应用能力;不仅要懂技术,还要会管理;一般大专只要两年,而南工要求脱产学习三年:两年学技术,一年学管理。由于我们是“黄埔一期”(我们是85届,后来又办了第二届86届),学校非常重视,为我们配备了资深的老师,其中有教授、副教授、讲师、高级工程师,好多研究生和我们同班上课。三年学习,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高等数学、工程力学到建筑设计、建筑施工,从大学语文、外语到空间结构与大跨、高层建筑施工,整整学了29门课。其间,我又自己选修了日本访问学者肖渡老师的“日本企业管理概论”和南艺老师的“交响音乐欣赏”。“笨鸟先飞”,由于自己文化基础差,只有勤学苦学,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学业。不是吹牛,我的笔记是全班记得最全的,我的设计制图作品被老师收藏作为范本给86级同学参照学习,我的论文答辩“施工方案决策专家系统知识库和数据库的建立”获得了优秀,该论文还在1990年江苏省土木工程学会年会上,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可以说,这三年,我是带着领导的嘱托、家人的期盼,带着责任去完成学业的。

练兵白驹镇

    1987年7月,作为南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当时任副班长的我和班里秦世俊、单增兴、单增前、孙亦新、陶谋祥等同学到了“麋鹿的故乡”大丰县白驹镇,进行为期十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把这次活动作为一次“练兵”。我们和大丰白驹镇建筑公司结对子,为该公司的员工举办建筑知识讲座。我们认真备课,用我们在南工学到的知识和我们十几年的工作经验,理论结合案例,图文并茂地讲解“建筑设计与施工”、“建筑预算”、“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等课程,并开展了到工地实地考察,与建筑工人互动等活动。虽然夏天闷热,蚊虫叮咬,但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在一天的教课结束后,我们来到了海边滩涂,钓鱼虾、捉螃蟹、拾贝壳,乘船迎着凉风穿梭在芦苇荡间,光着赤膊让海风尽情吹拂,那是一段多么惬意豪爽的日子啊!当时,单增兴同学是盐城市委组织部干部,当大丰县委书记听说单增兴来到了大丰白驹,专门从县城赶到白驹镇来看望我们。“县领导来了!”白驹镇党委政府领导和建筑公司领导与我们一起热情迎接,县委书记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与我们亲切交流,问长问短,并共进晚餐。我们也乘机改善了一次伙食,其乐融融啊!

戏猴峨眉山

    1987年8月16日至8月30日,是我们西安毕业实习前,从长江逆水而上,途经南京、武汉、宜昌、重庆、至成都,一路旅行到西安的日子。半个月来,我和孙亦新、陶谋祥、李进、单增前、胡振峰五位同学畅游长江三峡,尽览重庆夜景,又到成都青城山、都江堰游玩,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其中最难忘的是戏猴峨眉山。

    “峨眉天下秀”。在人们的眼里,峨眉山是仙的世界,佛的海洋,它和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中国四大佛山。它方圆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山顶3099米,传说从前,峨眉山只有一块方圆百余里的巨石,一个聪明能干的石匠,同他的妻子巧手绣花女,决心用他的双手将巨石打造成一座青山。天上的神仙为他的决心和努力所打动,在神仙的帮助下,石匠把巨石凿刻成起伏的山峦和幽深的峡谷,绣花女把精心绣制的布帕和彩帕布满天空,变成了树林流泉、猴群飞鸟,因为这些青山似绣花女的眉毛一样秀美,所以人们把这座青山叫做峨眉山。

    峨眉猴群灵异超凡,通达人意,最为游客钟爱,因为这里的猴子和顺、文明、有礼,人与猴就融洽无间了。我们买了一些喂猴的花生,给来迎接我们的猴子分食。他们一般不争不抢,挨个取食,很有纪律,这与我在海南陵水遇到的拉背包、抢相机的凶狠的猴子截然不同。他们平时一般是成群结队,少则几只,多到几十只,无不毛色光润,体态优美,性格驯良,活泼可爱。我随手抱起一只小猴,放到肩上,让同学给我照相,此时,小猴的小手一会摸摸我的头,一会抓我的脖子,柔柔的、痒痒的,可爱极了。当我们向猴群展示猴食已完,两手一摊,要“拜拜”了,他们立刻在老猴的带领下,“呼啦”一下,攀爬上树,迅速淹没在群山的绿色海洋中。峨眉之行,令人流连忘返。

会师礼堂前

    快毕业了,我们与东南大学真有些依依不舍。我们自己设计了一本毕业纪念册,上面有江苏省委副书记顾浩同志的题词,有东大校长韦钰博士的题词,还有江苏省建工局领导和任课老师的题词,以及我们每个同学的毕业留言。全班45个同学都把三年来朝夕相处的情况和对未来的期望全写进了这本毕业纪念册。“峨眉山上戏猴、东南院里苦读”,就是胡振峰同学为我的毕业留言。但全班同学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和韦钰校长及全体任课老师合影留念。韦钰校长,广西人,她在38岁出国留学,从头开始,冲击“德语”第二外语,在德国刻苦攻读,是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还是著名的体操健将,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任教育部副部长,全国政协科教文体委副主任。

    我受同学的委托,冒昧地向韦校长汇报了同学的愿望,韦校长欣然答应。那天中午,天气特别好,蓝天白云,绿树婆娑。我们集合在东南大学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圆顶欧式的大礼堂前,分成四排。当韦校长来到我们中间,大家鼓掌欢迎,我们抓紧时间合影,并且合影后,四排、四张纸、四支笔各排一一传递,留下了校长、老师、同学每个人姓名的亲笔签字,合影结束后,韦钰校长夸奖我们:“你们不愧是学管理的,组织得这么井井有条,精干高效!”此时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都乐开了花!

    说起东南大学,不得不提到我最敬爱的导师——钱昆润教授。他早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又在同济和南工任教,并且还到德国作为访问学者工作两年,是我国建筑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学术上颇有建树,出版了许多书籍,有的已作为高校的教科书。他学识渊博,为人谦逊,对我更是倍加关怀。他亲自指导我的毕业论文,并亲笔写信推荐我去重庆理工学院拜访我国著名的建筑管理工程专业导师何万钟教授,他还让我参与编写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监理工程师手册》,并把我的学习情况向无锡建委无锡建工局领导作了推荐,以至后来我毕业回到建筑公司后,走上了公司领导岗位,并从建工系统走到了建委系统,结束了22年的施工生涯,开始了20年的开发经历(钱老师不仅为我,还为班上不少同学精心指导,排忧解难,开拓业务)。此时此刻,我非常想念他。据说钱老师已八十多高龄,现居住在珠海,身体很好。我衷心遥祝钱老师健康长寿,也祝东南大学的老师同学们身体健康,衷心祝愿我们的母校——东南大学蒸蒸日上!明天会更好!

沈 洵
2012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