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寻找暗物质 东大是全球数据大本营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2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922

昨日金陵晚报报道,43日晚,由丁肇中主持、山东大学参与的AMS(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在历时18年之后公布第一个实验结果,称AMS已发现超过40万个正电子,这些正电子有可能来自于脉冲星或者人类一直寻找的暗物质。而丁肇中团队使用的阿尔法磁谱仪(AMS),是安置于太空中的灵敏度最高,也是最发杂、最昂贵的一台暗物质探测设备,代表了当今科学实验的最高技术手段,由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科学家历时近18年完成,耗资21亿美元,实验过程可能持续1520年。

1.AMS实验:东大参与十年建寻找暗物质反物质数据大本营

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罗军舟院长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东南大学参与丁肇中主持的AMS实验已经有十年的时间。

记者了解到,1998年,“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第一代阿尔法磁谱仪升空。

10天后,第一代阿尔法磁谱仪回到地球,变成一堆“废铜烂铁”,部分零件运到南京。在国际阿尔法磁谱仪首席科学家丁肇中教授带领下,东大的专家们于2006年还原出第一代磁谱仪。

2011年,阿尔法磁谱仪2(AMS-02)随奋进号升空的时候,阿尔法磁谱仪2主要由一块中国制造的永磁铁和5层测探器构成,东南大学参与了探测器的软件开发工作,好比在探测器内布上“神经”。

2. 运行一年半,接收350T数据相当于十几个国家图书馆数据总和

除此之外,东南大学在项目中还主要承担的一项任务是地面数据处理系统。

阿尔法磁谱仪2在空间站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传输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再由NASA传输到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就是由丁肇中负责的。

接收到NASA的数据后,研究中心会把数据传输到东南大学,而东大为此研发了专门的少量存储与分析系统,让来自全球的相关科学家通过互联网登录该中心,通过东南大学研发的软件分析系统进行科学研究,成为全球寻找暗物质、反物质的数据大本营。

罗军舟院长告诉记者,在AMS-02随奋进号升空近一年半时间里,它已向东南大学的数据中心发回的数据量达350T,这已相当于十几个国家图书馆数据信息量的总和。

转自《金陵晚报》 2013-04-06 A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