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缅怀师友】悼念陆明莹同学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4日来源:浏览次数:2750

  

    大学同班同学陆明莹今天凌晨(2016年7月10日)安详地告别了世界,年仅62岁。

    她和丈夫王国裕(也是我们同班同学)及他俩的苏格兰博士生导师和另一位科研伙伴于2008年共同获得了英国Rank奖,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数码相机,就蕴含着他们的重要贡献,因为他们在世界上首先用CMOS工艺做成了图像传感器,做成了单芯片的数字照相机的成像芯片,比过去的生产工艺大大降低了成本。他俩都是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几十年来专注于科研,甚至可以说是醉心于科研,心无旁骛。在我们同学中,他俩应是科研成绩最卓著的。

      201110月,他俩的独子不幸去世,年仅26岁。儿子去世后,他俩陷于极度的悲痛之中。我猜测,陆明莹后来查出患有癌症,也许与这个巨大打击有关。

    陆明莹的父亲是陆钟祚,是我国电子学领域的先驱者和开拓者,著名的微波电子学专家,韦钰院士当年的指导老师就是陆钟祚先生,他曾担任我们电子工程系的系主任。但陆明莹没有因为出身名门而表现出丝毫个人优越感,与同学们的关系非常融洽。

    在哀悼悲伤的同时,让我们也学习西方人悼念逝者时的做法,说一点轻松的。我们上大学时,校方明令禁止学生谈恋爱。他俩入校时已经24岁,不敢耽误青春年华,谈恋爱只好像地下党似的秘密行动。说起来,我本应该是最早知晓他俩的恋情的,因为我多次陪他俩去游泳,是个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灯泡,但我浑然不觉。甚至别的班的同学有一次问我,“你们班王国裕和陆明莹是不是在谈朋友?”我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可能!他俩要是谈朋友,我怎么会不知道?”

    我们同学之间值得回忆的事情太多,只说一件小事。当年我们在无锡实习期间,实习单位没有清真食堂。我不愿意给对方添麻烦,就不想郑重其事地给人家提要求。陆明莹得知后,就以大姐姐的姿态主动出面,帮我找这个行政处,找那个大师傅,后来,对方终于承诺为我提供清真伙食。

    大学一毕业,他俩就结婚了。紧接着,王国裕到清华大学电子系读研,陆明莹留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读研,所以我送给他俩的藏名婚联是这么写的:

    晶白雪昭志向,为家富苦读书,暂分南北何怨?

    灿烂红霞映照胸襟,向全面发展勤努力,兼爱文体可嘉。

    “兼爱文体”,说的是陆明莹体育很好,游泳尤其好,王国裕会吹长笛,会指挥大合唱,是艺术骨干。

    陆明莹一直知道自己的病情,但她一直表现得达观、乐观,以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一切,从容镇定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体现了生命的尊严。在陆明莹最后的日子里,王国裕日夜陪伴,精心照料,使她能尽量减少一些痛苦,尽到了好丈夫的职责。当年,他俩“暂分南北”;如今,陆明莹先期去寻找爱子,王国裕与陆明莹天人相隔,再次分离。但我们同学们都知道,天人两界隔不断这对贤伉俪相互间的一世深情。

    愿陆明莹同学安息!愿王国裕同学多保重,你的科研伙伴、你的学生们还在盼望你的指点。

同班同学 武夷山

附:东大校友科研伉俪喜获英国顶级科学奖

  

【校友简介】

    陆明莹,女,江苏南京人,19545月出生。77年入读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半导体器件专业,84年获硕士学位。 89年到英国爱丁堡大学电子系微电子系统与电路专业学习,94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电子系微电子系统与电路专业,获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她从事的单片CMOS摄像芯片方面开创性的工作,获得多项奖励和两项国际专利。特别是和同事四人荣获2008年度英国兰克奖(The Rank Prize)。这是面向世界的光电子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顶级的科学奖。
    1994
年起在英国HMSE公司(Hitachi 欧洲研发中心)工作, 从事数字无线通讯的数字基带芯片的研发,1997 年和1998 年两次获得Hitachi 公司全球技术发展年度银奖, 由高级工程师晋升为顾问级高工,又获得了两项国际专利。

    研究领域或方向:集成系统和电路设计,数字广播系统设计,数字多媒体广播基带芯片设计,DAB接收机的系统方案设计,DAB接收机低功耗模型的设计和算法的优化等。并且和产业界密切结合,已将研究成果产业化,将形成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的DAB/DMB芯片设计和接收机设计制造产业。
    科研工作:完成了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2项目课题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