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秀东南

人文雅致,成贤之路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4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1595


    我们校园旁的成贤街,高楼林立,人影如织,表面上与南京其它街道并无二异。可不知同学们是否了解,其貌不扬的它,却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历史遗韵


    成贤街南朝时即是国家大学所在地,自古便是读书的好去处,是南京的最重要的教育区。此街的得名,来自明朝的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当时,国子监覆盖今天成贤街两侧东南大学及周边地区,鼎盛时期,建有四座牌楼,故得名四牌楼,而当时人认为进国子监读书后,即可成为所谓贤人,获得做官资格,故名此街为成贤街。可以想见,由朱元璋亲自审批制定的士子,着蓝色衣冠,风流儒雅地从街上走过时,路上无不侧目的胜景。成祖北迁后,南京国子监称南雍,来自国内外近万名监生又在这里酿造了一部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这也就是为什么成贤街上遍植槐树。古代汉语中,槐官相连,并以槐指代科考。成贤的路上少不了情怀,而这种情怀梧桐不懂,国槐最配。


笔墨书香


    在这里生活过十年以上的人,提到南京图书馆,心里想的都是成贤街66号的老馆。一个民国建筑,总是潮潮的,和别的地方书的味道一点都不一样。老馆的附近,还有一些二手书店,旧书、盗版书,那时候,逛的人很多。
    要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窗外,街边洁白的槐花盛开,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一碗清茶,读一本简单的书,大约,可抵十年尘梦。
    左手是不老的灵魂,右手是激荡的青春。这种极速穿越在这条街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只要你够努力,就有可能被写进历史,那样的历史,南京图书馆里都有。

然而,南图是哪一年搬到大行宫的,很多人说不清,同样说不清的是那里还能不能借书。十年的时间,消失的不止是书店,还有看书的习惯。


大师故居


    现今的成贤街,虽见不到古时国子监的盛况,而人文雅致的风韵犹存。其中,建筑四杰之一杨廷宝先生的自宅尤为惹人注意,它又名成贤小筑。故居宅院占地面积约一干平方米,院内嘉木成片,高大苍翠,浓荫如盖。还辟有数墒菜畦,绿叶油油,生机勃勃。北院墙有一小型花房和一丛修篁,竹影扶疏,颇具诗韵。建筑面积164平方米,一楼西客厅,东书房,依旧是杨老生前摆设。客厅为杨老平时接待客人的场所;书房是其读书养性之蜗斋。二楼三间卧室,环境整洁,轩敞舒适。临其居室,依稀还能感受到屋主人温文尔雅的翩翩风度,兼容并蓄的深厚学识,和稳健严谨的精神涵养。

    从刘超的学士,到明代的监生;从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到今天的东南大学;从金陵城的文化机构所在地,到新建的市人才交流中心……每次漫步于成贤街,总会让人感慨南朝文脉经百折而不挠,历丧乱而不息。历史的遗韵,大师的风度,时至今日,依然焕发着时代的活力,涵养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莘莘学子,激励着每一位东南学子,修养一份人文雅致,迈向一条成贤之路。正如那街边的老槐,年年花开,生生不息……

(转自原创 2016-11-13 ArchJour 东大建院团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