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一位老党员的爱党爱国情怀——记中央大学46级电机系唐大同学长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1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1365

【编者按】

    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辽宁科技大学各级党组织选树了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该校离退休干部、89岁高龄的唐大同老师(中央大学46级电机工程系)以其先进事迹再次当选,并被该校校报记者特别采访。唐大同校友曾于2008年被评为辽宁科技大学优秀党员。

    唐大同学长于1031日致信校友总会并寄上《辽宁科技大学校报》,作为毕业生向母校的汇报。唐大同校友曾于20113月向东南大学赠送他珍藏了几十年的《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系友录》,其对母校的深情厚谊和感恩之心令人动容和肃然起敬。

    今年623日晚,辽科大退休干部、89岁高龄的唐大同老师接到一个非同寻常的电话。电话来自安徽省岳西县,来者兴奋地报告自己高考成绩超出一本线45分,即将圆梦大学!唐老师边听边点头,笑不拢嘴,健康红润的脸庞愈加神采飞扬——自己这么多年做的,不就是为了圆这些孩子的大学梦吗?

    电话报喜的是唐老师资助的孩子中的一员,今年参加高考。实际上,唐老师捐资助学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那是19915月,唐老师在《中国青年报》看到一张照片:7岁的苏明娟手握铅笔头,蓬乱的头发下面一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直视着前方,旁边一句独白:我要上学!这张后来成为“希望工程”宣传标志的照片当即把唐老师“击中”——孩子渴望读书,国家需要富强,作为一名老党员,即便是杯水车薪,也要出一份力。从此以后,唐老师成了“希望工程”忠实的践行者,25年捐资助学,和“希望工程”一路同行。

    唐老师老家在安徽。开始,他每年资助家乡一个孩子,从一年级入学资助到小学毕业。第9个孩子即将升入初中时,给唐老师来信,说家里为供她上初中只能卖掉耕牛。耕牛可是农民的命根子啊!唐老师当即决定继续资助她读初中,接着是高中。这个孩子的家乡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安徽岳西,当地很多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念不起书。此时,国家也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唐老师就此把资助对象锁定在安徽岳西的高中生,具体条件是:家在山区、家庭贫困、思想好、学习好,最好是小女孩。至今唐老师已资助4个孩子读完高中,每个孩子每学期1500元,4个孩子累计36000元。

    现在,第一个受助的高中生已经硕士毕业就职于某高校,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老党员唐老师保持着密切联系,曾特意来鞍山探望过恩人;第二个也已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第三个正在安徽大学读大四,是入党积极分子;第四个,就是刚刚报喜的那位,即将带着唐老师的美好祝愿走进大学校园,圆儿时的梦。眼下,唐老师又积极与岳西县“希望工程”办公室联系,要再物色一个“可塑之才”。

    唐老师捐资助学一直在路上。“什么时候停下?”“啥时候不行了再说。哈哈……”老人爽朗地笑了,底气十足,“有余力就帮他们一把。”

    他一直就是能帮就帮一把。了解到“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主要以贫困地区的贫困母亲为救助对象,帮助她们发展家庭经济,脱贫致富,唐老师毫不犹豫地寄去了2000元钱;汶川大地震,上级党组织还没有正式要求党员干部缴纳“特殊党费”,唐老师就已经把2000元“特殊党费”寄往中央组织部;在《千山晚报》上看到一个贫困家庭过年买不起一床新被,他大冷天坐公交车跑到鞍山日报社,辗转找到那位记者,送上200元钱,说是给那家人买一床新被……他说,救人之难,帮人之急,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何况我还是一名老党员呢?

    活着帮也就够了,连百年后还要帮。两年前的一天,唐老师突然和女儿谈起“百年之后”的事,郑重宣布要“捐献遗体”,还“捎上了老伴”。家里像扔了一颗炸弹,女儿登时被炸蒙,坚决反对!可唐老师早已下定决心,只让女儿慢慢接受。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些道理,1927年出生的唐老师当然懂。但“人死了,啥都没了,要一副臭皮囊有啥用”?这样做,对个人来说,少给儿女添麻烦;从大局看,服务医学事业,对社会有用。两全其美,何乐不为?结果经过半年的“拉锯战”,女儿只好“举手投降”,唐老师和老伴欣然在鞍山市红十字会《遗体捐赠协议》上签字画押,了却了一桩心愿。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说这句话的雷锋已离开我们50多年。如今物质丰富了,一些人也变得功利了,但是,89岁高龄的唐老师却坚持做好事,并把好事做到了“下辈子”!因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就是要起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为人民服务。怎么服务,按党的要求,自觉地做些事情,‘两学一做’嘛!”“他党性修养强,理想信念坚定,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校离退党总支退休第一支部书记张敬群老师评价唐大同。

    “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对这个政治身份,唐老师一向视若珍宝。

    时间逆溯到194941日,南京11所大专院校学生6000余人在市内游行示威,要求南京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实现全国和平解放。这就是现代史上有名的南京“四·一”学生运动。作为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解放后更名为东南大学)的大二学生,唐老师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理所当然地站在了游行的队伍里。怎奈一场残暴的血腥镇压,将“运动”变成“惨案”,唐老师的一位同班同学不幸遇难,牺牲在南京解放前夕,令他扼腕叹息。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站在新中国明媚的阳光下,唐老师心潮澎湃:祖国啊,我们也曾为您经历过一点风险,表现出打倒反动派的勇敢豪迈的气概。

    1950年大学毕业,唐老师自愿报名到东北投身祖国建设。北行的列车上,他在日记本上满怀激情地默写了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段精彩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957年,始终坚定不移跟着共产党走的唐老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政治追求,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此后60年,唐老师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他看来,党员与普通群众唯一的差异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这个信仰是纯洁的!是坚定的!”说这话时,老人话语铿锵,鹤发银眉一起用力。

    2009年,唐老师在追忆“南京‘四·一’学生运动惨案”文章中写道:我由衷地感谢祖国养育了我,我以自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而自豪。我的灵魂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祖国,始终紧紧地吸附着——

 这段话,也许能让我们更加理解这位老党员的爱党爱国情怀。

邢秋艳/文 刘国良/

转自《辽宁科技大学报》201671日第03

(东南大学校友总会)


相关阅读:原中央大学唐大同校友捐赠《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系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