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1920-):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1943年毕业校友
发布时间 2008-03-04
唐德刚(1920-)
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1943年毕业校友

  唐德刚,著名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1920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市。1943年毕业于在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后赴美国深造,获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长期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兼任哥大东方研究所的中国口述历史学部领导,并任纽约市立大学亚洲学系教授及系主任,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
唐德刚学贯中西,不仅对中外历史、文学具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受过"社会科学"的严格训练,因而他讲授的"亚洲史"、"中国史"、"汉学概论"等课程常有独到之处,深受学者欢迎。其著作特别是口述历史的传记文学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主要著作有《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记》、《李宗仁回忆录》、《中美外交史》、《第三种美国人》、《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晚清七十年》及长篇小说《战争与爱情》等。
唐德刚是50年代纽约联结后期留美学生的"白马社"(或称"第三文字中心")的骨干。他的中外历史修养与文采颇受胡适推重,成为"忘年之交"。所以在写《胡适口述自传》时,得到胡的支持把27册"珍贵"日记及资料供阅,并在长谈中笔录了大量史料,更在为胡家当"杂役"中体验其生活、感情。因而能把中国处于政治、思想、文化转型期的"中国文坛祭酒",胡适风云际会五十年的历程从就学留洋、文学革命、五四运动、整理国故、新红学等不可多得的史料,写得流畅自然且具"口传"特点。在《胡适杂忆》中,更冲开了一般传记的格局,采取杂文的体式,行文灵活自如,详略不拘,把胡适的形迹、人品、学识放到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的大背景中加以忆述,谈史实,抒情怀,发议论,明事理,显示史家体性,又逼真贴切不板滞,在情思与记忆的濡染中,传记与文学交糅契合,使《杂忆》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兼有文学性与可读性。
《李宗仁回忆录》又是一部由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的口述历史巨作,是李宗仁不平凡一生事业最完备的纪录和一生各阶段心路历程的最忠实报导;也是唐德刚在已出版的著作中,用功最深,费力最大,遭遇困难最多的一部有原始性的史书,他用了将近6年的光阴才把它用中、英双语纪录下来。该书从动议磋商到付梓发行逾时20年,著书55万言是"执笔人"的一部发愤之作。
《回忆录》共纪录了李宗仁从广西临桂果西乡农村的一个牧牛童在中国七十年的内忧外患、风云变幻中成为近代史上做过"一朝天子"的人物,也是一根"主要支柱"。《回忆录》重点撰写了"初期军中生活"、"统一广西"、"从镇南关到山海关--北伐回忆"、"十年国难与内战"、"从全盘胜利到彻底溃败"。唐德刚在撰写《李宗仁回忆录》的苍桑经历中还写了《李宗仁返国始末》。
其对《回忆录》的立说主旨是"一切均以李的意志为依归,未参杂我个人半句褒贬之辞"对这位英雄的评价是于"名将"之外,也是一位容貌宽厚,而心志精明的政台高手。论人品、论事功,他和"外宽内深"的公孙弘,与"浑一而有机心"的黎元洪,大致是同一流的历史人物。
唐德刚发表的"杂文"很多,他把古今中外,经史典古、诗词歌赋、村言俚语融于一文,加以议论、调侃、讽嘲,文风如行云流水老辣而多彩,别具"杂文"之一格,故而人称"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