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一代宗师吕凤子先生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
发布时间 2009-11-16

     今年是我国现代早期杰出的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一代宗师吕凤子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吕凤子先生原名睿,字凤痴,号凤先生,江苏丹阳人。1906年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系工科学习,深得监督(校长)书画家李瑞清的赏识和器重,为其入室弟子,1909年以最优成绩毕业留校在两江师范附中任教员。1910年创办神州美术院于上海,教授素描书法。尔后,为反对封建,提倡女权,于1912年捐献家产,在丹阳创办正则女校,任名誉校长,将神州美术院一批学生兼并于上海美术院(即后来的上海美专)。抗战期间迁校入蜀,并在四川壁山创办正则艺专。吕凤子先生一生从事艺术教育,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凤先生历任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教授兼图画科主任;自1927年至1935年,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兼艺术科主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兼艺术教育系主任,后任国画组主任教授兼大学研究院画学研究员。后又返丹阳续办正则女校,创“正则绣”。抗战中,迁至四川壁山重建正则学校,发展为正则艺专。1940年至1949年先后任国立艺专校长、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主任、正则艺专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教授、江苏师范学院教授兼国画制图系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筹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国画院筹委会主任。1959年12月20日在苏州逝世,享年74岁。
  凤先生在中国画创作和艺术教育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擅长书画、仕女、佛像,书法不临秦汉以下,画法以写意传神为主,因而别具凤格,不入时流,我行我素,不阿时好,独来独往,卓然为一代大家。他是主张以“美育”和“爱育”来代替宗教的。认为有了“爱”和“美”,才有“善”和“真”,因此,他毕生尽瘁于美育,从无倦怠。他曾说过:“生无已,爱无穷也。异无已,美无极也。成无已,仁无尽也”。他就是以这种无穷的爱,无极的美,无尽的仁,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去实践去完成,本着这样的爱心,发挥无穷的爱力,直至流尽自己的泪和血,为人间留下千古的光与热。他曾说过:“我所说的美育,要学者从破执入手,以祛其私,而尽其爱,得图实现万异并存并成的美的社会”。又说:“算先生未负聪明,懂得生皆是力。”他在美术教育上是“尊异成异”的,不主张模仿抄袭,在思想上是“缘异穷异”的,不主张囫囵吞枣,而要懂得穷理尽性,自立门户。他在艺术实践上,以“爱”、“美”、“力”为目标,改革中国人物画。早期博览古代作品,潜心于传统绘画的研究,一面吸收西洋写生技巧,开始树立自己的风格。中年以后,画过不少抒情诗意的仕女人物和记游写生的山水,以及静物花鸟等。他自己也说过:“1937年入蜀前为前期,前期主要画的是山水和仕女,是因我讨厌一切人间有形无形的拘束,要求独立自由,故爱画烟云幻变的山水。我画山水,一向是纵横挥洒,兴尽即止,不效法任何人的。又画仕女,自喻芳洁,画野老,自喻孤高”。这个时期他画的仕女,是学前人词意或诗意,人物气度,雍容端庄,颇有唐代仕女风范,衣纹简洁而刚柔多变,画面空旷寥阔,重视意境构思,构图简约集中,单纯至极,丰富至极,给人浮想联翩。在中央大学教山水,每学期必偕学生赴山水胜处,游览制作。由于他重视生活感受和内心情意的发挥,纵横挥洒,因而形成他自己的独特风格,打破一般山水画的老格调,其笔墨皱法,豪放自由,一气呵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开丹阳,辗转迁校入蜀,由于局势和环境的变迁,国破家沦,思想感情有急剧的变化,又因川人好佛者多,故多画罗汉,画简约易成。这个时期的作品也多,线条有力,运转变通,如动如飞,并钤用《如此江山》《为此人间》的闲章,更是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深化了艺术思想内容。1946年后直到解放时止,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仍是自写情怀,但更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其人物形象表现得认真完美,浓墨夸肆,简劲古朴,使人明显地感到正是一种浓烈情感的升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10年,是谓晚期,凤先生的画风为之一变。他曾说:“我一生寻找人的价值和意义,现在才算找着。旧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但我还不愿意即死,我还要好好的活几年,做几年,乐几年,以弥补过去的白话、白学、白苦的损失。”他心情舒畅,虽历年多病,仍奋力创作,画新题材,并改用行楷题句,以便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如画《老宋唱》、《苏州园内新游人》,画《毛主席像》、《鲁迅像》,画《菜农的喜悦》、《松腐》、《庐山松》、《华山松》等。因新中国建立不久,而心情经常处于兴奋状态,便常常带病作画,以此来歌颂祖国的新生。这个时候的作品,艺术造型严谨,风格朴厚豪迈,技法奇变无方,达到了“无法之法”的境界。
  凤先生具有全面的艺术修养,他精于书法、篆刻、诗词、画论。在继承优秀民族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把诗词书画篆刻揉为一体,博汲纳萃,自成一格。书法从钟鼎汉隶出,汉碑功力极深,笔势雄健;篆刻独树一帜,结构严谨,气势磅薄;诗词、画论,自成一家,有感而发,切中时弊。书法,受殷墨卿和李瑞清的陶冶,殷、李都精于汉魏碑刻,后又受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的艺术影响。工隶书,行、草皆以篆、隶之法行之,熔篆、隶、行草为一体,古雅夸肆,殊异常蹊。凤先生的书体前无古人,格调古秀,极变而极和谐,令人玩味无穷。世人称之谓“草篆”又称“凤体”。晚年题画和书扎多作行楷,同样凝重浑重雄健而又富于节奏变化。但他永不自满,仍时临古帖。凤先生早在20年代除教授国画书法之外,也兼治印,因为治印既是实用,又能锻炼腕力和臂力,以及书法结构布局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他崇尚秦、汉印玺的简劲朴实,主张用园柱形钝角厚刃的刻刀,全力握刀,自外向内,入刀要深,力求刀法的稳健,行刀既缓而稳,在转折之处,要凝重而自然,收刀时嗄然而止,或稍有锋芒而余味不尽,不加修饰,因而产生自然、朴实、苍劲、浑厚,从而达到刻石如镂金,严谨而有力的艺术效果。他的篆刻作品,除有名号印章和记年印章之外,有表达情怀的闲章,如“凤先生写绝妙好词”、“一生爱写稼轩词”、“凤先生写宋词”,“如此江山”和“如此人间”以及解放后的“今而复有生之乐”等等,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杯。
  凤先生在诗词、画论方面各具特色。在古典文学方面有深厚的基础,自幼即研读诗词古文,15岁便考中秀才,被誉为江南才子,是一位地道的学者,举凡经史诸子,以及西洋哲学,无不融汇贯通。他的早期诗词文稿,都在抗日战争年代中毁失,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有《凤先生韵语》收诗词21首,以及在传世的绘画作品的题句中,尚能读到的部分诗词来看,他是广泛吸收汉魏乐府的简朴,唐诗的豪放深沉,宋词的清新精炼,以及元代散曲的放逸。“故土忆,百里曲阿城。计死欣曾封隙地,无家衰莫捐归魂。长啸月三更!”“无物我,只是未忘情,一念永怀人可爱,遂教苦绝世间心。剩泪如倾。”这是《忆江南》六首中的前两首,体现凤先生忽怀故土成此词是心灵深处感情的流露。
  凤先生一生从事艺术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桃李满天下,弟子多名世。刘海粟、徐悲鸿、张书祈、许辛之等,都是他早期的学生。徐悲鸿民国元年就跟凤先生学习素描,后来由法国回来又常请教书法和水墨画。张书祈、许辛之是他上海美专的学生。吴人文、韩天眷、张安治、姚梦谷、邓白、赵八雁、李可染等等都是各有成就的人。此后吴冠中、卢善群、徐坚白、杨云龙、刘鲁生、靳尚侠、乌密风、蔡善怀等以及杜显清、杨永清、李文信等等,也都是凤先生的高足,见面皆鞠躬称“先生”。
  总之,凤先生的卓越,是他的素养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对儒理、哲学、老庄、佛学等等无不精通和感悟,故而反映在艺术教育和艺术制作上,具有异于常人的见解,而独树一帜,他以超常的睿智直探中国画的精髓,又发自实践之真得,立论既高,义释精微。画艺外平内深,不具法眼者,是很难识三味的。所以,我们现在很有必要进一步来再认真地研究和再重新认识 。他晚年的论著《中国画法研究》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凤先生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贡献,彪炳千秋,永载史册,是一代宗师。
               (作者系著名画家,本文系特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