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3位科学家当选工程院新院士
发布时间 2012-04-01

 

    昨天,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工程院9个学部共选举产生了54名新院士,院士总数达到783人。记者了解到,54名新院士中江苏占有3席,他们分别是江苏省建筑科研院有限公司廖昌文、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学浩、河海大学王超。他们的工作单位都在南京,同时也是南京科学界熟悉的“明星”。
    缪昌文:全力开发节能环保材料
    记者昨天联系缪昌文时,他正在外地出差。对于此次当选为工程院院士,缪昌文谦逊地表示:“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全新起点”。他告诉记者,今后将继续带领自己的团队,全力以赴地开发节能环保型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
    快速修补道路的“魔术师”
    长江三峡、南京长江二桥、田湾核电站……20多年来,缪昌文活跃在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第一线,在混凝土抗裂关键技术的研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服役寿命及耐久性能提升、多功能土木工程材料的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大学毕业后,品学兼优的缪昌文被分到中国水科院工作。两年后,他回到了南京。不久,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又派缪昌文到丹麦学习研修一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令导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导师随即安排缪昌文跟着他搞研究项目。一年学习期满后,缪昌文毅然放弃在国外优厚的工作生活待遇,按期回到了江苏省建科院。
    1993年,缪昌文首次采用烧结法研制出了“JK系列混凝土快速修补剂”,水泥路面采用此新技术修补后,4-6小时就可通车,成本仅为传统熔融法生产的五分之一,成为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的主材料;1996年,他率先采用反应性高分子材料与萘系减水剂复合,获得的优异水泥水化放热曲线,这个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的发明,至今尚无人超越;1999年,他首先采用接枝共聚的方法发明了我国第一代接枝共聚物混凝土外加剂,推动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上了新的台阶,这类研究当时在国际学术领域才刚刚起步。
    让三峡大坝没有裂缝
    在缪昌文身上,创造了许多第一:首个将国产外加剂推广应用到我国的核电工程,原来国外产品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解决了;长江三峡大坝三期工程采用他的成果,帮助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问题,至今未发现一条裂缝,被称之为“世界建坝史上的奇迹”;世界最大的斜拉桥——苏通大桥应用他的技术成果,解决了306米高的超高索塔一次性泵送混凝土施工和268米超长T型钢构架无结构裂缝施工以及4万平方米大体积承台无裂缝等技术难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科研成果的价值,缪昌文一手创办了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并成为这个研发团队的“领头雁”。这个团队为包括50多个国家重点工程在内的1000多个工程,配制了高性能混凝土5000多万平方米,出具施工技术指导书1900多份。他介绍说,这些成果转化后,为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节约水泥约300万吨,节约煤耗约60万吨,减少CO2排放量约200万吨,工程应用单位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保守估计约50亿元左右。
(2011.12.9《金陵晚报》)
注:缪昌文,东南大学1977级杰出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