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孟余(1888-1972):国立中央大学校长(1941-1943)

时间:2002-06-02浏览:16876

顾孟余(1888-1972)
国立中央大学校长(1941-1943)

  顾孟余,原名兆熊,1888年生于河北宛平(今北京市),原籍浙江。幼读译学馆,后留学德国,毕业于柏林大学。1917年31岁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文科德文门主任、继而任经济系主任兼教务长。1925年南下广州,12月1日出任广东大学校长,1926年6月辞职,10月任中山大学副委员长等职。1926年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5月被指定为整理党务审查委员。1927年3月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宣传部长,1932年任铁道部长。1935年11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后任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1936-1937年任交通部长。
  1928年夏,他与汪精卫、陈公博等在上海集会,成立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史称"改组派"。他负责宣传工作,主办《前进》杂志,攻击蒋介石独裁统治,打着三民主义和恢复十三年改组精神的旗帜,与蒋介石争夺国民党领导权,1929年3月蒋介石一手操纵的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给予他开除党籍三年的处分。其后,多次参与"改组派"举行的反蒋斗争。
  1930年8月,出席国民党阎(锡山)、冯(玉祥)、桂(李宗仁)系及西山派、改组派等反蒋派系联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为宣传部秘书主任。
  1931年10月,国民党中常会作出决议,恢复自二届四中全会后因政治问题被开除党籍者的党籍,顾孟余的党籍亦随之恢复。此后至1935年,顾孟余先后任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铁道部长、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抗战期间,汪精卫、陈公博投敌叛变,顾孟余力劝无效即由香港回重庆与之分道扬镳。
  其时适逢1941年6月中大校长罗家伦辞职获准,据其自称的原因是经费拮据,在宁是每年172万元,到渝后学生增加3倍,物价涨了10倍,经费只有166万了,其实他秉公办学,得罪了国民党党政要人,攻讦日甚所致。
  在陈布雷的推荐下,顾孟余于1941年7月被任命为中央大学校长,他上任后即聘童冠贤为教务长,张庆桢为训导长、王书林为总务长,陈章兼图书馆长,并即筹款兴建大礼堂,于1942年4月竣工。顾孟余在教育行政的管理上比较宽容,全校的师生对他较少恶感。
  历来中央大学校长都是特任官,他又一向为部长以上的特任官,但到中央大学时降为简任官,因而比较消沉。1943年初蒋介石在中央训练团开会,要重庆各大学的校长集会,他却派训导长出席,蒋对中央大学有所责备,他闻之忿然辞职。蒋介石亲自出面两次慰留未果,学生因闻CC派吴南轩将来校继任,即以1500人游行挽留,接着听说教育部长陈立夫将亲自出任中央大学校长,于是又出现了"驱吴拒陈"风波,结果2月召开的行政院第60次会议批准他辞职,并决定行政院长蒋介石兼任中大校长,风波始告平息。
  抗战胜利后,顾孟余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他拒不就职。
  1949年顾孟余定居香港,在香港创办《火道》杂志,后定居美国加州伯克来,并受聘为国民政府总统府资政。
  1969年返台湾定居,1972年6月病逝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