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韦,著名心理学家,原名陆保琦,1894年出生,浙江吴兴人。1913年苏州东吴大学毕业,1915年赴美留学,192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完成博士论文"遗忘的条件",获哲学博士学位。
陆志韦学成回国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心理学系主任。陆志韦一般每学期要开三门课,先后曾开出生理心理学、系统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宗教心理学、心理学史、心理学大纲、心理学之生理基本等多门课程,与熊庆来、秉志、竺可桢、茅以升均为南高名教授。
从1920年夏到1926年冬,陆志韦孜孜不倦地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首次在国内介绍巴甫洛夫的学说以及引进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陆志韦长期致力于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比内测验的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出新的见解,做出显著的成绩,被公认为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1927年陆志韦应聘到燕京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心理学系主任,经他几年努力,心理学系的筹建有了相当规模,拥有专业图书馆、实验室,还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他在上世纪20年代为创建东南大学和燕京大学的两个心理学系作出了重大贡献。1934年后,一度担任代理燕京大学校长职务,他的办学宗旨是按中国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
新中成立后陆志韦出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0年陆志韦病逝北京,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