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忠,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字荩谋,1896年11月生,浙江嘉兴人。1915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一年。1920年,他考取留美公费生。192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24年在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后继续在哈佛大学从事高压物理研究。在哈佛大学期间,他被选为中国学生会主席。1927年回国,先后任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和浙江大学教授、系主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教务长,并曾代理浙江大学校长。
张绍忠是我国最早从事高压物理研究的物理学家之一。1925-1927年,他在美国哈佛大学,曾师从P.W.勃利奇曼(Bridgman)教授,进行高压下的物性研究,主要研究高压对液体介电常数的影响。张绍忠利用实验室中压强可达12000kg/cm2的设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较前人更为确切的常数,并指出减少的值明显地随电偶极矩之增加而增加,张绍忠以这项工作写成硕士论文。于1927年获硕士学位后旋即回国。张绍忠,于1932年在中国物理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上,宣读了题为"高压下液体的介电常数"的长篇论文,并发表在《中国物理学报》第1卷第2期上。
1927年张绍忠回国后到厦门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28年,张绍忠应蔡元培之请到杭州去创建浙江大学的物理系,校长邵裴子聘他为教授兼系主任,从厦大请来助教朱福炘、技工金学煊,三个人撑起了最初的浙大物理系,而于当年就招收新生,开设了一年级全部物理课程和实验,他狠抓师资、图书和实验室建设。几年内聘请到王守竟、束星北、徐红铣、何增禄等教授,请了顾功叙、吴学蔺、吴健雄等为助教,使浙大物理系生机勃勃地很快发展起来。不久又兼任文理学院副院长,1937年抗战初期即出任教务长,主持全校教学工作,迁校时主持整个搬迁工作,他为协助竺可桢校长办好浙江大学,贡献卓著。
张绍忠十分重视基础课教学,他亲自讲授一年级普通物理课程。教学态度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他还主张民主办学和学术研究自由,强调治学严谨,提倡求是精神,使年轻教师在严格训练下具有真才实学。他身体力行,刚正不阿,无私奉献,在浙江大学20年建树良多,堪称一代师表。他认为教师对学校的校风起决定作用,不仅要真才实学,还要为人师表,教学上要严要求高标准,否则纵有名师也出不了高徒所以竺可桢和他历来重视师资的聘请考核,倡导"求是"校风不遗余力,他担任浙大升等委员会主席,规定教师升等要有学术水平的论文,教学上使学生敬服。他常去听课,到考场看考试情况,对作弊者立即开除,对成绩突出者勇当伯乐,鼓励转系和推荐深造。
张绍忠是一位主张民主、平等和自由的爱国者。他为民族的强盛吃苦耐劳、献身科学,对落后反动的东西则疾恶如仇,坚决反对。20年代初,我国北方发生水灾,作为在哈佛大学担任中国学生会主席的张绍忠,积极组织救灾募捐活动,并将募集的15000多美元及时转到祖国的灾区。张绍忠一生正直爱国,光明磊落,富有正义感。他爱护青年学生,支持学生的一切抗日爱国行动,曾多次协助浙大校长竺可桢营救被反动当局拘捕的进步学生。
张绍忠不仅重视大学教育,而且十分关心初等教育。他深知中国初等教育之落后,农村求学之困难和提高国民素质之重要。抗日战争前,他为了发展家乡教育,倡导办学,自己首先捐献多年积蓄的3000银元,创办了家乡嘉兴的第一所完全小学。
1947年7月28日,张绍忠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人世。家属根据他的遗愿,将他的全部藏书捐赠浙江大学,作为他对教育事业的最后奉献。他对我国物理学事业的拓荒工作、为教育事业忘我的献身精神及他的赤诚爱国之心,永远值得人们怀念和学习。